江苏省常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9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0

1.字词书写(共1题)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控制江阴要(______)
(2)一齐(______)首而望
(3)多少人dān(______)精竭虑
(4)juān(______)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5)我已jiān(______)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谢公与客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2)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出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②谢玄:谢安之侄。③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④竟:毕,完毕。⑤向局:面向棋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至承天寺(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③谢公与客围棋(________)
向局(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题3】研读乙文,最能体现谢公大英雄本色的句子是什么?
【小题4】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欣然起行”写出作者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B.乙文中“小儿辈大破贼”写出了谢公运筹帷幄的自信以及对小辈们打胜仗的赞美。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与抒情,而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与描写。
D.甲文的苏轼与乙文的谢公都表现出了“闲人”般旷达乐观、自信洒脱的人生态度。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3.
阅读课文《藤野先生》,完成下列小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小题1】作者为何要把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订成三本收藏着,遗失后还责成运送局找寻?
【小题2】作者认为自己纪念藤野先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4.
阅读舒乙的《妈妈的礼物》,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母亲和父亲,一直保持着家人之间送礼的习惯,尤以父亲为甚。母亲只是在特别隆重的日子才送,正因为隆重,所以也就记得清楚,终生难忘。
②我留苏回来那年,二十四岁,正式参加工作了。有一回,星期天,和母亲去逛东安市场,走到一个小珠宝店前,她走了进去,我以为她要买一件手饰之类的东西,便陪她走了进去。她站在一个平柜面前,指着一个摆放着小玉器的平板格子说:你挑一件吧。我很吃惊,完全没有精神准备。“挑什么?”“挑一件玉佩吧。”“哪样的?”“挂在身上的。”“干嘛?”“保平安,避邪。”我完全懵住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完全没有人戴玉了。女孩子不戴玉镯,男人不挂玉佩,甚至连结婚戒指也没什么人敢戴。对母亲的建议我很感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派的非常讲礼貌的店员也被我们母子二人的亲情所感动,殷勤地帮助推荐花色。最后由母亲作主,挑一块略带黄色的小玉佩,是挂在腰上的,给了我。
③我没有问母亲送我玉佩的缘由。但是我由她的眼神里猜到了她的用意:一是祝贺我留学归来,学有所成,当了工程师;二是在某种意义上替我行成人礼,五年不见,我已长成大人,成了大小伙子,个子比她还高,虽然很瘦,但已属于“帅哥”,显然,对我的成长她很自豪,也是在替她自己得意和高兴吧。
④这块玉,我始终没有佩戴过。可是我很珍惜它,当作宝贝锁在柜子里,可惜,“文革”时,失落了。在我的脑海里,不论何时,永远保留着它的影子,因为这是妈妈的礼物,是她亲手替我置办的一件厚礼,在我生命的一个重要关头,仿佛是我的一个生命里程碑
⑤两年后,我在北京结婚。父亲送给我的礼物是他亲手在红纸上写的一幅字,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而母亲的礼物是一个大衣柜和四把木质小方凳。就这么简单。
⑥转眼到了一九九二年,我已经五十七岁。我们都由四合院搬进了楼房。我和母亲住在一起,在同一层,分两个单元。那年的八月十六日,是星期天,我正在案头写作。母亲悄悄地走进我的单元,笑咪咪地举着一个纸巻,说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打开一看,不得了,画了一窝猪!我仔细数了数,一张小画,居然画了二十二只猪:两只老母猪,带着二十只小猪,白猪、黑猪各九只,花猪四只。画上的题字是:“猪圈多产丰收年,乙儿五十又七诞辰,老母絜青喜戏而作,时九二年八月十六日”,上盖“絜青老人”、“九十年代”和“双柿斋”三方印章
⑦这张画是我的宝贝,托裱后现在常年挂在我的书桌右上方。我抬头就能看见它。每当客人来访,我都会让客人走近观看。我特别得意,因为每一位观看的朋友都会发出爽朗的笑声,无一例外,而且往往要说一句:老太太真好玩!这一年老太太八十七岁,她大我整整三十年。
⑧母亲给了我生命。儿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按理,儿子在生日那天要先向母亲行礼,请她喝点酒,吃顿好饭,热闹一番,表示感谢养育之恩。母亲却先想到,还特地画了画,我生于乙亥年,属猪,她便画了一窝猪,大小二十二只,憨态可掬,特可爱,还亲自举着送来。
⑨这就是母亲,因为你是她的孩子。
(出自《渤海早报》)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述与“礼物”相关的三件事情。
【小题2】说说第⑥小节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小题3】探究结尾部分“这就是母亲,因为你是她的孩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者以舒缓质朴的笔调讲述了母亲的三件往事。
B.本文以“礼物”为线索,叙述流畅,详略得当,第二件事属于典型的略写。
C.第②小节的“很吃惊”“懵住了”与第④小节的“生命里程碑”相呼应。
D.文章主要赞美母亲送“礼物”的隆重与特别,暗含批评父亲送礼物的随便与小气。
5.
阅读通讯《中国女排里约夺冠纪实》,完成下列小题。
①张常宁被换上场,她看了一下网对面,从容地发出了一记上手飘球,塞尔维亚队的一传直接将球送到了网口,守候在网前的惠若琪一跃而起,将这个送上门的探头球稳稳地砸在对方界内,随后高扬手臂兴奋地一蹦而起!25∶23,拿下赛点!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场馆内外一片欢腾!
②而仅仅6天之前,今天的这个梦幻时刻曾经看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小组赛最后一场1:3败给美国队,以2胜3负的战绩跌跌撞撞地进入淘汰赛时,中国队的冠军梦想显得那么渺茫。怎么也找不到最佳状态,还要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风头正劲、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巴西队,这样的情景让许多人对郎平率领的这支年轻队伍失去了信心。
③巴西女排是连续两届奥运会的冠军得主,为了能够在家门口夺冠,她们保留了伦敦奥运会的冠军阵容,其经验与技术之强是各支队伍所无法比拟的。在此前的八年中,中国女排19次面对巴西队,只赢过一场球。在赛前的动员上,郎平对球员们说,要放开打,咬一口是一口,虽然我水平可能比你低,但不能让你随便欺负。年轻的中国姑娘们终于突破了“心魔”,20岁的袁心玥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不许放弃”。中国女排最终3∶2战胜强大的巴西队,经过痛苦蛰伏的中国女排终于破茧而出,化身为蝶。
④半决赛面对荷兰队,中国女排火力全开。此战拿下33分的朱婷一张照片红遍了网络。在照片上,她面色冷峻,嘴角上咧,竖起手指,一副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气。
⑤8月20日晚,决战时刻。女排姑娘们已经完全释放、进入忘我的境界。王牌主攻手朱婷依旧势不可挡,老队长惠若琪找回犀利的进攻感觉,“小苹果”袁心玥和老将徐云丽在副攻线上连拦带扣、双星闪耀,自由人林莉多次做出神勇的扑救。就连二传丁霞,也用一记罕见的扣球得分。第三局当塞尔维亚队以一轮9∶2的疯狂反扑将比分追成21∶22的时候,郎平果断地叫了暂停,进行换人调整,中国队有惊无险地拿下第三局。第四局的最后阶段,比赛的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直到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
⑥中巴之战前,郎平收到了不少好友发来的鼓励加油的消息。她统一回复说:“顽强拼搏是中国女排的名字,我们永不放弃。”在夺得冠军后,她说,“这次我们赢了,也有运气,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⑦顽强拼搏,永不放弃——这是一代代中国女排的名字,也是中华民族傲然于世的优秀品格。感谢中国女排,她给我们带来了激情与荣耀,更带来了自信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徐征,有删改)
【小题1】如果把这则通讯的主要内容拟写成一则消息的导语,应该怎么写?
【小题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郎平是怎样一位教练。
【小题3】这篇通讯除了与消息一样记述主要事件外,在表现手法上还具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加以阐释。

4.名著阅读(共1题)

6.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按要求答题。
(1)填空: (填写人物姓名)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2)简答:作者埃德加·斯诺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之谜,作品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5.综合性学习(共3题)

7.
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画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军训开始,30分钟军姿。前10分钟一切都很容易,可慢慢的我感到腿变得很僵,①汗淋湿了衣服,豆大的汗珠掉进眼里,眼睛觉得刺痛,很想用手揉。可是我看见前面的同学却站得依然挺拔,他们可以我也可以,我心里暗暗地说着。②十点钟的太阳虽然如此灼人,可我依然不动声色。“同学们坚持住,还有十分钟,你们是最棒的。”教官在一旁鼓励着我们。一直到最后的两分钟,③我感觉自己变得如此雄壮高大,好像已经是一名优秀、顽强的军人了
8.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朗读训练,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交流一下分角色朗读的小心得,请把你在同学们面前讲述的小心得写在下面横线上。
9.
阅读下列材料,试探究校园欺凌的现状与阻止校园欺凌的措施。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仅媒体曝光的国内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有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材料二:早在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文新针对山东省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校国欺凌现象的专门调查。调查显示,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有欺凌或被欺凌问题,1371(14.9%)名学生自认为是受欺凌者,227(2.4%)名学生自认为是欺凌者。研究还发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随着年级的增长,欺凌行为会有所变化。年级越高,采取语言欺凌的人数越多。
材料三:从西方国家的统计数据看,85%的女孩和80%的男孩在学校受到过至少ー次欺凌,10%~15%的学生曾经欺凌过他人。日本一年中报告的校国欺凌事件就有2万多件。

6.作文(共1题)

10.
请以“就数他(她)最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括号处填上“他”或“她”。②戏剧、诗歌除外,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