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1所示(“—”表示相邻的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箭头前面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箭头后面的物质;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图2所示的是部分物质的相关信息;I、J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H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的大。

(1)F的化学式是 。
(2)物质I俗称 。
(3)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写出H→E的化学方程式 。

(1)F的化学式是 。
(2)物质I俗称 。
(3)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写出H→E的化学方程式 。
2.流程题- (共1题)
2.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 (填“大”或“小”)。
(2)自行车构件中的支架是铁制品,为防止它锈蚀,在其表面刷漆,其防锈原理是 。
(3)某废旧站回收的混合金属中含有铜、金和少量的镍,经过初步处理成粉末后,随意将三种金属编号成X、Y、Z,进行如下回收流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
②铜、金、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写出步骤I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 (填“大”或“小”)。
(2)自行车构件中的支架是铁制品,为防止它锈蚀,在其表面刷漆,其防锈原理是 。
(3)某废旧站回收的混合金属中含有铜、金和少量的镍,经过初步处理成粉末后,随意将三种金属编号成X、Y、Z,进行如下回收流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
②铜、金、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写出步骤I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简答题- (共1题)
3.
有一包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为了测定其含量,技术员小颖取19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测出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求:(1)图中AB段表示第 步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所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求:(1)图中AB段表示第 步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所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4.单选题- (共19题)
5.
下列各组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A.NaOH酚酞 Na2CO3KCl |
B.KCl Ca(OH)2HCl NaNO3 |
C.FeCl3NaOH MgSO4KNO3 |
D.KOH稀H2SO4KCl酚酞 |
6.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
”分子与“
”分子的个数比为4:3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


1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一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一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13.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浓硫酸的酸碱度
C. 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证明蜡烛燃烧一定产生可燃性气体
A.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浓硫酸的酸碱度
C. 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证明蜡烛燃烧一定产生可燃性气体
14.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15.
下列有关冶炼金属的反应中,正确的是
A. 4CO+Fe3O4=3Fe+4CO2↑
B. C+CuO
Cu+CO2
C. 3CO+Fe2O3
2Fe+3CO2
D. 3C+Fe2O3
2Fe+CO2
A. 4CO+Fe3O4=3Fe+4CO2↑
B. C+CuO

C. 3CO+Fe2O3

D. 3C+Fe2O3

18.
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0.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氢氧化钠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A.KNO3Na2SO4HCl KCl |
B.KNO3NaCl NH4Cl Na2SO4 |
C.KOH BaCl2KCl NaNO3 |
D.K2CO3K2SO4CaCl2NaNO3 |
5.填空题- (共5题)
24.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一些信息,请据表回答问题:

(1)氯原子的质子数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与第三周期中的 (填名称)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1)氯原子的质子数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与第三周期中的 (填名称)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2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石灰浆 ②煤 ③金刚石 ④稀盐酸 ⑤小苏打
(1)可作燃料的是 ;(2)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5)可保护树木、防止虫害,涂刷在树干上的物质是 。
①石灰浆 ②煤 ③金刚石 ④稀盐酸 ⑤小苏打
(1)可作燃料的是 ;(2)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5)可保护树木、防止虫害,涂刷在树干上的物质是 。
26.
又到六月荔枝成熟的季节,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彬彬家去摘荔枝核进行野炊活动。
(1)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真甜!”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 (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灵灵被蚊虫叮咬了,又痛又痒。蚊虫分泌的乙酸呈酸性,她应该涂抹的是 (填“食醋”或“牙膏”)。
(4)小美利用 检验出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1)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真甜!”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 (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灵灵被蚊虫叮咬了,又痛又痒。蚊虫分泌的乙酸呈酸性,她应该涂抹的是 (填“食醋”或“牙膏”)。
(4)小美利用 检验出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
27.
2015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1)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6.实验题- (共2题)
2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取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你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________(填“b”或“c”) 端进入。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取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你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________(填“b”或“c”) 端进入。
29.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记录和解释)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 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I.沉淀只有硫酸钡 II.沉淀只有碳酸钡 III.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 (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III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 ,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 (写化学式)。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记录和解释)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 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 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I.沉淀只有硫酸钡 II.沉淀只有碳酸钡 III.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 (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III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 ,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 (写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