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攀枝花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35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5/8/26

1.综合题(共1题)

1.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 (填化学式)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
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3.0>活性氧含量≥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

(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4)装置B的作用 (填字母代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5)若没有装置E,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6)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2.流程题(共1题)

2.
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图1所示

(1)加入Na2CO3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添加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 (填名称)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图2中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以下,因为Na2SO4溶解度    

3.计算题(共1题)

3.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2CO3与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5g样品配成溶液,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如下表:
测定次数
1
2
3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单选题(共11题)

4.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5.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稀盐酸属于化合物B.亚硝酸钠属于盐
C.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D.纯碱属于碱
6.
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果汁B.牛奶C.矿泉水D.啤酒
7.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于电线外面的绝缘层
B.石灰石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D.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8.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比铜的硬度小
B.五种金属中,金属铜的导电性最弱
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D.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9.
将少量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食盐C.白糖D.植物油
10.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醋酸
橘子汁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2.5
3.4
11.1
12.4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C.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1.
为防止面粉加工厂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A.B.C.D.
12.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反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蒸馏水时,将湿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CO2
H2O
氢氧化钠
干燥
C
NaCl溶液
Na2SO4
适量Ba(NO3)2溶液
过滤
D
铜粉
CuO
过量稀盐酸
过滤
 
A.AB.BC.CD.D

5.多选题(共2题)

15.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CO用于冶金工业CuO+COCu+CO2置换反应
B.用含Al(OH)3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中含量4P+5O22P2O5氧化反应
16.
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净化后的河水属于混合物
B.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C.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6.填空题(共5题)

17.
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 ;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素符号)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18.
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氢分子_________;
(2)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3)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5)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__。
19.
(4分)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
2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