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长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3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9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生成CO2的质量。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 (只填字母标号,不计算,可多选)。
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2.单选题(共5题)

2.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B.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吸水
3.
把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无现象.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和稀盐酸
D.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4.
将10克20%的稀硫酸和10克2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加入指示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B.石蕊不变色C.无色酚酞变红D.无法判断
5.
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
A.红→蓝→紫B.紫→蓝→红C.蓝→紫→红D.红→紫→蓝
6.
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A.不变B.偏低C.偏高D.无法判断

3.选择题(共3题)

7.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8.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70°,⊙O截△ABC的三边所得的弦相等,则∠BOC={#blank#}1{#/blank#} 

9.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70°,⊙O截△ABC的三边所得的弦相等,则∠BOC={#blank#}1{#/blank#} 

4.填空题(共6题)

10.
在碳酸氢铵、纯碱、碳酸钙、活性炭四种物质中,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洗涤剂的是_____;(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_____;
(3)可用做化肥的是_____;(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_____。
11.
等质量的两种常见金属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的金属硫酸盐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曲线可以看出: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B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
(2)最终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A比B多,这又说明A的原子量比B的原子量 (填“大”或“小”)
12.
把过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少量镁粉、铁粉、铜粉、氢氧化钾的混合物的小烧杯中,经充分反应后,加水稀释并过滤,在滤纸上剩下的物质是 ,所得滤液中最多可能有  种溶质.
13.
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14.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请回答:
(1)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15.
用合理的方程式表示除去括号中杂质的过程:
①HCl(H2SO4
②FeCl3(HCl)
③KNO3(CuSO4
④Ag(Cu)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