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小组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填K1或K2或K3,下同)关闭弹簧夹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水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填K1或K2或K3,下同)关闭弹簧夹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 丁装置中溶液 | 丙装置中溶液 |
pH | 6.50 | 5.60 |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水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3.流程题- (共1题)
3.
硅钢可用于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硅钢(主要含有Fe、C、Si),设计了如图的试验流程(有些反应的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单质硅(Si)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2+2H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为 ,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 ;
(2)写出步骤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在过滤操作时,若发现滤液浑浊,应 ;
(4)步骤⑤中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尝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为 ,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 ;
(2)写出步骤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在过滤操作时,若发现滤液浑浊,应 ;
(4)步骤⑤中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尝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4.综合题- (共1题)
4.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
(5)请从以下装置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 )→( )→( )→( )→( )→( )→(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6)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K”、“L”或“M”)

(7)将CO2和O2通入图N进行分离,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中经常要连接仪器。将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将要插入塞子的玻璃导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带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4)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
(5)请从以下装置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
( )→( )→( )→( )→( )→( )→(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6)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K”、“L”或“M”)

(7)将CO2和O2通入图N进行分离,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CO2、O2 | B.CO2 | C.O2 | D.O2、H2O |
5.计算题- (共1题)
5.
镁是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表面呈灰黑色。
(1)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写出计算过程)
(2)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了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关系是前者 后者(填“>”、“=”或“<”)。
(1)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写出计算过程)
(2)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了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关系是前者 后者(填“>”、“=”或“<”)。
6.单选题- (共9题)
6.
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反应 |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A | FeCl2 | CuCl2 | 铁粉 |
B | CO2 | 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C | NaCl | Na2CO3 | 稀硫酸 |
D | CuO粉 | Cu | 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7.填空题- (共3题)
15.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双氧水分子 ;
②3个氢氧根离子 ;
③标出BaO中钡元素的化合价 ;
(2)已知由钙、碳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①2个双氧水分子 ;
②3个氢氧根离子 ;
③标出BaO中钡元素的化合价 ;
(2)已知由钙、碳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7.
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
(3)已知:①X+H2SO4="=" XSO4+H2↑;②Y+2ZNO3="=" 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
(3)已知:①X+H2SO4="=" XSO4+H2↑;②Y+2ZNO3="=" 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