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31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4

1.推断题(共1题)

1.
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Ⅰ:A装置内未见浑浊出现;Ⅱ: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
Ⅲ:E装置无明显现象;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完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由Ⅰ可知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_;
② 由Ⅱ可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
③ 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
④ 为了确定该混合气体的最终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或改进的操作是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与硝酸锌。为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晶体,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M是_____________;
②加入过量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滤液C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两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①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


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5)  
Ⅱ.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方程式计算)(16) 。②小华取10克样品,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17。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此数据,
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18) 

4.单选题(共17题)

4.
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将锌粒、镁带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粒反应更剧烈
C.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
D.电解水时正、负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5.
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牛奶变酸奶B.水果榨果汁C.黄豆酿酱油D.粮食酿白酒
6.
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Na2SO4B.Na2SO4 HCl KCl
C.CuSO4 NaCl NaNO3D.Na2CO3NaCl Na2SO4
7.
工业上冶炼金属锰的反应是3MnO2+4Al3Mn+2Al2O3,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MnO2B.MnC.AlD.Al2O3
8.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
属于盐类的是
A.醋酸:CH3COOHB.熟石灰:Ca(OH)2
C.纯碱:Na2CO3D.生石灰:CaO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11.
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50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54.4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B.46%C.50%D.52%
12.
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
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可以冶炼金属
都具有还原性
C
给装水的纸杯加热,纸杯开始时完好无损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D
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
酒精分子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A.AB.BC.CD.D
13.
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14.
生活中常见物质,pH小于7的是
A.食醋B.食盐水C.糖水D.肥皂水
15.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X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16.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含有NaClB.一定含有MgCl2
C.可能含有NaNO3D.一定不含有CuSO4
17.
物质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盐酸除铁锈B.尿素作钾肥C.天然气作燃料D.氦气充飞艇
18.
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白磷始终不燃烧
B.小气球变瘪
C.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9.
灼烧碳酸钾时火焰的颜色呈
A.红色B.绿色C.黄色D.紫色
20.
实验室制CO2的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D.验满

5.选择题(共1题)

21.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6.填空题(共3题)

22.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
①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领域。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该物质中铁元素处于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③水是重要的溶剂。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A.酒精灯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④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实验中水起吸收热量作用的是________。

⑤“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 X → NaClO +NaCl+H2O,则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次氯酸钠(NaClO)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1.5mol NaClO中约含氯原子______个,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
23.
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5; 80℃时,乙物质在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6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7。(精确到0.1%)
②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18
③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19(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恒温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④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24.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四条化
学性质。

① 为了验证反应Ⅰ,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由无色变成_________色。
② 反应Ⅱ通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__________。
④ 依据反应Ⅳ氢氧化钠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5.
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写出仪器D的名称___________。
② 装置I是固-固加热型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③ 使用装置II制取O2时仪器D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使装置II具有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功能,则需要对装置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 实验室制取H2、O2、CO2三种气体,可选用装置III来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