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其构造如右图所示。

①根据右图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15)___。
②易溶于水的氯化铵固体中混有难溶物二氧化锰,提纯氯化铵固体的实验步骤是:溶解、__(16)_____、结晶。
③利用废旧电池样品(含Cu、Zn)回收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过程中 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17) ;过程II中发生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气体D是(19) 。

①根据右图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15)___。
②易溶于水的氯化铵固体中混有难溶物二氧化锰,提纯氯化铵固体的实验步骤是:溶解、__(16)_____、结晶。
③利用废旧电池样品(含Cu、Zn)回收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2Cu+O2+2H2SO4

|
过程中 I中稀硫酸过量的目的是(17) ;过程II中发生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气体D是(19)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预测 | 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酚酞试液不变色 | 恰好完全中和 |
方案二 |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pH=7 | 恰好完全中和 |
方案三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 酚酞变红色 | 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6题)
4.
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B.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C.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 |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7.
密闭容器中,将3molCO和2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
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
A.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纯净物
B.反应后气体与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
12.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14.
实验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
B.用滴加氯化钡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 |
C.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
D.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2CO3+2HCl=2KCl+H2O+CO2↑ |
16.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2(O2) |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碳粉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2SO4(HNO3) | 加Ba(NO3)2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2题)
19.
请用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家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 ;炒菜时食盐撒到火焰上,火焰呈
(2)色,远处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3) 。
②酒精(化学式为C2H6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写最简比);2.3g酒精含有 (5)个酒精分子。
③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属于(6)肥(填“氮”、“磷”或“钾”);熟石灰可改
良土壤的(7) 性(填“酸”或“碱”)。
①家用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 ;炒菜时食盐撒到火焰上,火焰呈
(2)色,远处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3) 。
②酒精(化学式为C2H6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写最简比);2.3g酒精含有 (5)个酒精分子。
③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属于(6)肥(填“氮”、“磷”或“钾”);熟石灰可改
良土壤的(7) 性(填“酸”或“碱”)。
20.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常用的消毒剂是_________。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挑选种子。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I. 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II. 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 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则t________20℃(填“>”、“<”或“=”)。

IV. t℃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t℃

①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常用的消毒剂是_________。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挑选种子。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I. 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II. 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 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则t________20℃(填“>”、“<”或“=”)。

IV. t℃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t℃
5.实验题- (共1题)
21.
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一中的仪器名称:a (1 ) 、b (2) 。
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该反应属于(4)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是(5)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
④用右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未熄灭。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 (7) 。

⑤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三中G、I装置,观察到G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气体可能的组成 ; (8) ; (至少写三种);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选择图三中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9)(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①写出图一中的仪器名称:a (1 ) 、b (2) 。
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该反应属于(4)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实验室用B、C、D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是(5)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 。
④用右图二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未熄灭。从实验装置角度分析原因是 (7) 。

⑤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三中G、I装置,观察到G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气体可能的组成 ; (8) ; (至少写三种);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选择图三中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9)(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