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元明粉(Na2SO4)常用于配制印染织物的促染剂,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在3%~5%范围。
(1)元明粉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配制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促染剂,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和水的质量。
(3)将某促染剂逐渐滴入100.00g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质量为6.99g,滤液为193.01g。通过计算判断该促染剂浓度是否达标。
(1)元明粉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配制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促染剂,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和水的质量。
(3)将某促染剂逐渐滴入100.00g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质量为6.99g,滤液为193.01g。通过计算判断该促染剂浓度是否达标。
2.简答题- (共1题)
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2)小梁同学欲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某固体,则该物质有可能是______(填‘甲’或‘乙’);
(3)70℃时,分别将50g甲、乙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以下对于这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2)小梁同学欲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某固体,则该物质有可能是______(填‘甲’或‘乙’);
(3)70℃时,分别将50g甲、乙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以下对于这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3.推断题- (共1题)
3.
如图 A﹣F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 A 常温下为液体,F 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体.(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是_____;F 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
(3)写出另一个 F 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A 的名称是_____;F 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
(3)写出另一个 F 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单选题- (共13题)
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中量的关系是()
A.![]() |
B.![]() |
C.![]() |
D.![]() |
6.
工业炼锰的反应为:8Al+3Mn3O4
9Mn+4Al2O3。对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
B.铝发生了还原反应 |
C.可用于工业生产,说明锰的市场价值高于铝 |
D.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7.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研究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治疗疟疾的成果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 含有11个氢分子
D. 由42个原子构成
A. 属于有机物
B. 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 含有11个氢分子
D. 由42个原子构成
10.
2015年3月,首批石墨烯手机在渝发布。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材料。下列对该材料描述错误的是
A.化学式可表示为C |
B.具有可燃性 |
C.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
D.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对下列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A. 铁导热性良好,可制铁锅
B. 氢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 石墨质软,可作电极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A. 铁导热性良好,可制铁锅
B. 氢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 石墨质软,可作电极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14.
“盐巴”即食盐,因古代巴人熬制垄断食盐销售而得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水、盐矿都是“盐巴”的重要来源
B. 因人体代谢原因,每天需补充大量“盐巴”
C. 熬制“盐巴”利用了蒸发结晶原理
D. “盐巴”可制取纯碱、烧碱等多种化工产品
A. 海水、盐矿都是“盐巴”的重要来源
B. 因人体代谢原因,每天需补充大量“盐巴”
C. 熬制“盐巴”利用了蒸发结晶原理
D. “盐巴”可制取纯碱、烧碱等多种化工产品
16.
汉代方士发明了原始火柴——“法烛”,它用送木条上涂硫磺制成,用于引燃其他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送木条是易燃物,硫磺是阻燃物 |
B.“法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 |
C.硫磺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
D.吹灭“法烛”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
5.填空题- (共4题)
18.
某初三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I.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乙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II.向甲中加入石灰石,乙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III.打开K1,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直至页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IV.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略去)。
V.打开K2、K3,关闭K1,最终观察到乙中溶液变浑浊,停止实验。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液体变浑浊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乙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 猜想二.还有氯化钙
猜想三.还有氯化氢、氯化钙猜想四.还有碳酸钠
其中,猜想________不成立
为证明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
I.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乙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II.向甲中加入石灰石,乙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III.打开K1,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直至页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IV.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略去)。
V.打开K2、K3,关闭K1,最终观察到乙中溶液变浑浊,停止实验。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液体变浑浊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乙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 猜想二.还有氯化钙
猜想三.还有氯化氢、氯化钙猜想四.还有碳酸钠
其中,猜想________不成立
为证明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
|
19.
化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低碳”倡导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乙醇汽油”的推广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但并不能实现“低碳”,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净水方法有:①过滤、②吸附、③蒸馏、④沉淀、⑤加絮凝剂、⑥消毒,自来水厂一般选用的净水方法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水垢中的氢氧化镁是由溶解在水中的MgCO3在煮沸时与水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低碳”倡导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乙醇汽油”的推广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但并不能实现“低碳”,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净水方法有:①过滤、②吸附、③蒸馏、④沉淀、⑤加絮凝剂、⑥消毒,自来水厂一般选用的净水方法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水垢中的氢氧化镁是由溶解在水中的MgCO3在煮沸时与水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
(1)我国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前列,下图是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铈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为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仅用以下试剂实验一定可行的是_______
(3)往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
(4)防止金属锈蚀可节约金属资源,若发现锈蚀要立即清理并保护。稀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前列,下图是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铈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为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仅用以下试剂实验一定可行的是_______
A.铈、硫酸锌溶液 | B.铈、锌、稀硫酸 | C.铈、锌、硫酸铜溶液 |
(4)防止金属锈蚀可节约金属资源,若发现锈蚀要立即清理并保护。稀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