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275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1

1.计算题(共1题)

1.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单选题(共11题)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
4.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5.
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 元素符号为“Si”
B.原子序数为“14”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
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8.
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B.N2    C.COD.CO2
9.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取用碳酸钠
C.稀释浓硫酸D.加入大理石
10.
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A.柠檬汁2.2~2.4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11.
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氯化钾B.尿素C.过磷酸钙D.氯化铵
12.
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
13.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4.选择题(共1题)

14.

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②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
         ③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
         ④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⑤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5.填空题(共3题)

15.
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
②过滤
③蒸发 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_____次称量。
(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6.
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
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氢气能支持燃烧
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显酸性
D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17.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 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A.无法确定
(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字母)。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6.实验题(共1题)

18.
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