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单选题- (共11题)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
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
4.选择题- (共1题)
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②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
③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
④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⑤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5.填空题- (共3题)
(1)实验步骤: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
②过滤
③蒸发 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_____次称量。
(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
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 。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 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 氢气能支持燃烧 |
B |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 二氧化碳显酸性 |
D |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 |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 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A.无法确定 |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
6.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