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
下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做的 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底部有沉淀层无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在烧杯中混合,观察到底部有沉淀层无色溶液,此时利用烧杯中的沉淀再选择适当试剂即可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工原料,利用废屑(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与酸发生反应)制备氧化铁的流程如下: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向废铁屑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其目是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条件下,FeCO3与通入的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向废铁屑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过量,其目是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条件下,FeCO3与通入的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 ;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 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

(1)有氨味的气体是 ;
(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 溶液;
(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
4.单选题- (共10题)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加热蒸发食盐水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过液滴飞溅
B. 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 将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混浊可能是 CO2中混有 HCl 气体
D. 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A. 加热蒸发食盐水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过液滴飞溅
B. 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 将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混浊可能是 CO2中混有 HCl 气体
D. 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酒精需要密封保存 —— 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
C. 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稀盐酸和硫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A. 酒精需要密封保存 —— 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
C. 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稀盐酸和硫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
C. 验证BaSO4中含有BaCO3:取样,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制备Cu(OH)2:将CuSO4溶液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过滤
A.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
C. 验证BaSO4中含有BaCO3:取样,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制备Cu(OH)2:将CuSO4溶液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过滤
5.填空题- (共5题)
15.
右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化的微观示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数为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3)由原子核外电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周期表中应排第 周期。

(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数为 ;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3)由原子核外电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周期表中应排第 周期。
16.
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是 ;
(2)能将CO 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 ;
(3)K2CO3、Na2CO3、NaHCO3都能与 (填具体物质)反应,生成CO2。
(1)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是 ;
(2)能将CO 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 ;
(3)K2CO3、Na2CO3、NaHCO3都能与 (填具体物质)反应,生成CO2。
17.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列问题。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用2KMnO4
K2MnO4+ MnO2+ O2↑制取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若制取3.2g O2,理论上至少需要KMnO4________g;
②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组装制取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a、b、h、i、k、l、m和_________。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用2KMnO4

①若制取3.2g O2,理论上至少需要KMnO4________g;
②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组装制取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a、b、h、i、k、l、m和_________。
19.
根据下表数,回答问题。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
(2)60℃时,200g KNO3溶液中含溶质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可析出KNO3____g;
(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2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
(2)60℃时,200g KNO3溶液中含溶质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可析出KNO3____g;
(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