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了有红色固体生成外,还有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依据 ① 可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2I2+4KCl+2H2O,淀粉遇I2变蓝。
③H2、CO等气体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实验验证: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 ② SO2(填“有”或“无”)。
(2)用下列所示实验检验氢气和氧气:

A中观察到 ③ ,证明无O2; B中观察到 ④ ,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
(1)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 ⑤。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⑥ 性(填“酸”或“碱”或“中”)。
猜想与假设:依据 ① 可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2I2+4KCl+2H2O,淀粉遇I2变蓝。
③H2、CO等气体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实验验证: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中 ② SO2(填“有”或“无”)。
(2)用下列所示实验检验氢气和氧气:

A中观察到 ③ ,证明无O2; B中观察到 ④ ,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
(1)若没有浓H2SO4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 ⑤。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⑥ 性(填“酸”或“碱”或“中”)。
2.流程题- (共1题)
2.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1)②中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③的操作名称是 。
(3)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②中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③的操作名称是 。
(3)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简答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0题)
4.
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右图),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其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B. 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A. 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B. 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7.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气体是否为CO2 | 将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试管中 |
B |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C | 除净CO中少量的CO2 | 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A.A | B.B | C.C | D.D |
8.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变小 |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
D.将t2℃时相同质量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质质量a<b |
10.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
B.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
C.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
D.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
5.填空题- (共11题)
14.
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添加防腐剂是食品防腐保鲜常用的方法。
(1)选用氮气作为填充的气体,其原因是 。
(2)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化学式为C3H5O2Na。它由 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选用氮气作为填充的气体,其原因是 。
(2)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化学式为C3H5O2Na。它由 种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6.
回答下列实验的相关问题:
(1) A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
(2)B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D的实验目的是___。
![]() | ![]() | ![]() | ![]() ![]() |
A | B | C | D |
(1) A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
(2)B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___。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4)D的实验目的是___。
17.
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2)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但在生活中不可用于除湿剂的原因是 。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2)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但在生活中不可用于除湿剂的原因是 。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18.
回答下列有关对比实验的相关问题:

(1)实验甲,K在关闭时白磷不燃烧;打开K,并使A中液体进入B中,白磷燃烧,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体积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对比的,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1)实验甲,K在关闭时白磷不燃烧;打开K,并使A中液体进入B中,白磷燃烧,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体积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对比的,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19.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2)自行车支架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
(3)我国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
(2)自行车支架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
(3)我国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1.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2)水常用于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3)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填“紫色石蕊溶液” 或“无色酚酞溶液” 或“pH试纸”)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2)水常用于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3)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填“紫色石蕊溶液” 或“无色酚酞溶液” 或“pH试纸”)
22.
A、B、C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铁、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2)B是一种氧化物,遇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是一种白色固体,含有三种元素,取其一定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触摸试管壁发烫,试管内有白色不溶物,向试管内滴入2-3滴无色酚酞后变为红色,再向试管内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白色不溶物溶解,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①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 。
②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最终试管内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2)B是一种氧化物,遇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是一种白色固体,含有三种元素,取其一定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触摸试管壁发烫,试管内有白色不溶物,向试管内滴入2-3滴无色酚酞后变为红色,再向试管内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白色不溶物溶解,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①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 。
②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最终试管内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
23.
化学为我们的生活解决了很多难题。
(1)自来水消毒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主要利用NaOH的 (填“潮解性”或“水溶性”或“腐蚀性”)。
(1)自来水消毒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主要利用NaOH的 (填“潮解性”或“水溶性”或“腐蚀性”)。
24.
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C不能由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制造出来,只能通过摄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储存量约为1500-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可防治坏血病,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如果人处在缺乏维生素C的临界状态,会出现嗜睡、疲乏,易发生感染,严重的话,可出现牙龈出血、受伤后伤口愈合延缓等情况。
除治病外,目前有意识地服用维生素C的人也较多,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更喜欢经常或长期服用。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达到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的摄入量为100-1000mg/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不少,比如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100mg/日这个最低量。
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C极易受到热、光和氧的破坏,因此,在贮藏、加工、烹调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
(1)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有 。
(2)维生素C能够防治或预防的疾病是 。
A.坏血病 B.食欲不振 C.骨质疏松 D.中风
(3)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鸡蛋 D.海参
(4)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不能自身制造出来 B.维生素C大部分经代谢排出体外
C.维生素C对人体百利无害 D.青少年每天必须保证服用维生素C片
(5)对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损失的建议是 。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C不能由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制造出来,只能通过摄入获取。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储存量约为1500-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可防治坏血病,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如果人处在缺乏维生素C的临界状态,会出现嗜睡、疲乏,易发生感染,严重的话,可出现牙龈出血、受伤后伤口愈合延缓等情况。
除治病外,目前有意识地服用维生素C的人也较多,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更喜欢经常或长期服用。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达到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的摄入量为100-1000mg/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不少,比如半杯新鲜橙汁便可满足100mg/日这个最低量。
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C极易受到热、光和氧的破坏,因此,在贮藏、加工、烹调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
(1)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有 。
(2)维生素C能够防治或预防的疾病是 。
A.坏血病 B.食欲不振 C.骨质疏松 D.中风
(3)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鸡蛋 D.海参
(4)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不能自身制造出来 B.维生素C大部分经代谢排出体外
C.维生素C对人体百利无害 D.青少年每天必须保证服用维生素C片
(5)对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损失的建议是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