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214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 碱石灰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 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和__________。
(实验步骤)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取部分该样品于小烧杯中,加足量水,过滤。
有未溶解的固体,
无明显放热现象。
碱石灰样品中不含NaOH和
___________ 
②取①中滤渣加入足量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③取①中滤液于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向③的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
同学们思考后认为步骤②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
Ⅰ.步骤④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通过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7题)

2.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B.焰色反应
C.干冰降雨D.用砂皮纸去金属锈
3.
取5.0克氧化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含0.2mol的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
A.4.8gB.3.4gC.3.2gD.2.4g
4.
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碱B.天然气
C.矿泉水D.食醋
5.
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淀粉B.一氧化碳
C.酒精D.葡萄糖
6.
市场销售的加铁酱油、加铁麦片、加碘食盐等物质中的铁和碘指的是
A.原子B.分子
C.元素D.单质
7.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A.空气B.水
C.臭氧D.四氧化三铁
8.
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干冰CO2B.苛性钠 NaOH
C.熟石灰 Ca(OH)2D.石碱 Na2CO3
9.
交警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查酒驾,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4
C.+6D.+7
10.
关于物质的量描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构成微粒
C.1摩尔O2的质量是32g/mol
D.0.5molH2SO4中含有3.5mol原子
1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氮气
C.水蒸气D.稀有气体
12.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B.氧气和液氧
C.红磷和白磷D.汞和水银
1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14.
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实验时同时将针筒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全部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操作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容器Ⅰ
针筒Ⅰ
容器Ⅱ
针筒Ⅱ

0.01mol镁
15mL稀硫酸
0.01mol 锌
15mL稀硫酸

0.01mol锌
15mL稀硫酸
0.01mol铝
15mL稀硫酸

0.01mol铜
15mL稀硫酸
0.01molg锌
15mL稀硫酸
 
实验结束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呈现左高右低。能符合该实验现象的实验编号为
A.甲、乙B.甲、丙
C.乙、丙D.甲、乙、丙
15.
加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白糖
C.面粉D.植物油
16.
已知某混合液由HCl、Na2CO3、H2SO4、FeCl3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图,该混合液的组成是
A.HCl、FeCl3B.HCl、Na2CO3
C.H2SO4、FeCl3D.HCl、H2SO4
17.
某同学测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物质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食盐水
pH
8.2
9.2
3.5
10.6
7.0
 
A.食盐水B.牙膏
C.草木灰D.橘汁
18.
属于可溶性碱的是
A.Mg(OH)2B.KOH
C.Cu(OH)2D.Al(OH)3

3.填空题(共3题)

19.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①形成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②活性炭因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常被用作去味剂。
③草木灰是常用的一种农家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它属于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
④生石灰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_____________。
⑤常见打火机内装的液体燃料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1mol丁烷含碳原子数为______个,将丁烷在纯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一定含有_________种元素。
20.
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并验证产物的实验示意图。

①乙装置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反应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③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Ⅰ.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大的是___。
Ⅱ.t℃时,将5.5g硝酸钾加入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
Ⅲ.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的方法是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②室温时,对100mL硫酸铜饱和溶液作如图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___。

A 溶质质量:甲<乙    B 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4.实验题(共1题)

22.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装置字母)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通过排水法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产生的O2 →___________________(填导管字母)。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简述0~t1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t2的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现实验室用含10g碳酸钙的大理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______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