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
Ⅰ.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
(3)C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Ⅱ.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放入某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除了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外,还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如果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正确。
(2)乙同学认为是SO2,只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综合考虑,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
(1)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思维拓展)
(1)硫酸铜溶于水时会有少量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而使溶液浑浊,为抑制该反应的发生,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通常先将硫酸铜溶解在少量物质X中,再加水稀释。上述实验中的气体就是铁与X反应产生的,你认为X最好是_____(写化学式)。
(2)如果将适量的铁粉放入某混有X的硫酸铜溶液时,铁粉恰好完全溶解,过滤得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与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设与铁反应的CuSO4和X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_____
Ⅰ.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
(3)C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Ⅱ.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放入某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除了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外,还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如果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正确。
(2)乙同学认为是SO2,只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综合考虑,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
(1)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思维拓展)
(1)硫酸铜溶于水时会有少量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而使溶液浑浊,为抑制该反应的发生,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通常先将硫酸铜溶解在少量物质X中,再加水稀释。上述实验中的气体就是铁与X反应产生的,你认为X最好是_____(写化学式)。
(2)如果将适量的铁粉放入某混有X的硫酸铜溶液时,铁粉恰好完全溶解,过滤得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与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设与铁反应的CuSO4和X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 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下: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填a 或 b)进入装置E 。
(3)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写出名称) 。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填a 或 b)进入装置E 。
(3)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写出名称) 。
3.单选题- (共14题)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 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 41 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透光性好 | 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
C.易溶于水 | D.见光易分解 |
5.
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化合物 |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6.
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 ②Fe3+③SO3④3H2O
①3Hg ②Fe3+③SO3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
7.
某种电池的正极材料由锂(Li)、钴(Co)和氧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3、﹣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A. LiCoO B. LiCoO2 C. LiCoO3 D. LiCoO4
A. LiCoO B. LiCoO2 C. LiCoO3 D. LiCoO4
9.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
C.水的电解 |
D.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10.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无法判断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无法判断
11.
下表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A.健康常识 | B.生活常识 |
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
C.防治污染 | D.安全常识 |
废旧电池不必集中回收处理 工业“三废”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 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进入深井前应做灯火实验 |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氧气的性质时,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要由瓶口向下快速插入 |
B.把1~2小粒碘分别投入5mL水、5mL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碘几乎不溶于汽油 |
C.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等量的软水、硬水中,振荡,观察到软水中产生较多泡沫 |
D.把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滤纸先燃烧 |
13.
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 20℃时, 将 2g 高氯酸钾溶于 98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 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
D. 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
温度 /℃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 /g | 1.68 | 3.73 | 7.3 | 13.4 |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 20℃时, 将 2g 高氯酸钾溶于 98g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 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
D. 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
14.
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
15.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aO(CaCO3) | 高温煅烧 |
B | 铁粉(Fe2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O2(水蒸气) | 通过浓硫酸 |
D | FeSO4溶液(H2SO4) |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4题)
17.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1)可燃冰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
|
18.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从微观角度(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 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 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 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 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填化学式)。
(3) 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下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 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___ (填标号)
A.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1) 从微观角度(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增减。
② 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 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 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 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填化学式)。
(3) 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下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 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___ (填标号)
A.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19.
国产汽车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1)汽车电路中导线是金属铜,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性;
(2)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可以用粮食发酵而成,而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车主会在新买的汽车中放一包活性炭去除新车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4)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汽车电路中导线是金属铜,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性;
(2)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可以用粮食发酵而成,而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车主会在新买的汽车中放一包活性炭去除新车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4)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