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菏泽市九年级中考预测题(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2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7

1.计算题(共1题)

1.
把一种石灰石的样品12.0g加入到足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把烧杯中的剩余固体质量经过洗涤、干燥称量后其质量是2g,(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予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充分反应后共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是多少?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现象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冬天玻璃上结出了冰花
C.今年的初雪落在地上很快融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8
1
3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3
12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A、D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B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1:4
4.
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锶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8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元素通常显+3价D.宿舍和镁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5.
菏泽牡丹产品之一的牡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其中α−亚麻酸(化学式为C18H30O2)占42% ,下列关于α−亚麻酸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B.一个α−亚麻酸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
C.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g
6.
用电压力锅做饭的时候,锅内的一部分水变成了水蒸汽,形成了高压, 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变成了水蒸汽的这部分水分子的是
A.AB.BC.CD.D
7.
2016年12月下旬菏泽市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D.二氧化碳尽管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不算空气污染物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刚装修好的房间里,放上炭雕能减少污染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B.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稀释的时候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我国古代就能生产铜,原理是金属铁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
9.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实验室里为了节约用自来水配置溶液
C.常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1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基本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AB.BC.CD.D

3.填空题(共4题)

11.
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2)醋酸分子_______;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不稳定化合物,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5)在蒸馒头时常加入一种名为“泡打粉”的膨松剂,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6)粮食发酵后可产生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甲的化学式;_______.丙的俗名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二氧化碳的鉴别中发生的反应,对于鉴别过程中发生的现象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常和___________ (填物质的名称)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问题:

(1)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_________(填“甲”或“乙”)相似。
(2)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在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均填“大于”或“小于”)
14.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F装置做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来验证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实验,装置的最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15.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 小敏猜想是氢气; 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 (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