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碱式碳酸铜可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工业上常在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
(1)产品生产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SO42-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____左右。
(2)实验探究
Ⅰ.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图所示。

甲同学将装置按BC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装置C、A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束,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关于黑色物质的成分,有人认为可能有碳,请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守恒角度说明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Ⅱ.丙同学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资料: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红色固体)、Cu。
(1)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①由实验数据计算可知,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B.实验结束必须先将玻璃管与虚线框内的装置分开,防止溶液倒吸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Ⅲ.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丁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步骤:①称取12.0 g的样品;②高温分解;③测出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④测出生成水蒸气的质量为1.8 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1)产品生产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SO42-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____左右。
(2)实验探究
Ⅰ.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图所示。

甲同学将装置按BC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装置C、A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束,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关于黑色物质的成分,有人认为可能有碳,请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守恒角度说明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获得结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 _______ |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 _______ |
Ⅱ.丙同学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资料: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红色固体)、Cu。
反应前 | 反应后 |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 粉末的总质量为62.0 g | 玻璃管和内盛红色 粉末的总质量为61.7 g |
玻璃管的质量为60.0 g |
(1)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①由实验数据计算可知,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红色固体粉末成分为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B.实验结束必须先将玻璃管与虚线框内的装置分开,防止溶液倒吸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Ⅲ.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丁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步骤:①称取12.0 g的样品;②高温分解;③测出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④测出生成水蒸气的质量为1.8 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2.
四位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过程图像(如图)。由图可知,甲同学将_____________溶液加入到另一溶液中。若原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B点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根据温度随pH变化的图像(如图),判断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比A点的温度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另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请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若另取该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为部分变质。
(4)丁同学对本地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氯化氢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取废水100 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通过计算知道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1)甲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过程图像(如图)。由图可知,甲同学将_____________溶液加入到另一溶液中。若原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B点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根据温度随pH变化的图像(如图),判断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比A点的温度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另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请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若另取该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为部分变质。
(4)丁同学对本地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氯化氢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取废水100 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通过计算知道废水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4.
微观视角认识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加剧了环境污染 |
B.甲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
C.乙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5.
为获得单质钯(Pd),取100 g17.7%的PdCl2溶液,加入10.0 g金属Co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Pd和钴的氯化物溶液。经分析所得Pd的质量为10.6 g,未反应的Co粉质量为4.1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5.3 g | 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3 g |
C.所得溶液为CoCl3溶液 | D.所得溶液为CoCl2溶液 |
8.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碱是一种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B.浓H2SO4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
C.新制Cu(OH)2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 |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淡化海水 |
10.
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NH4)2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
C.点燃一块聚氯乙烯,不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 |
D.98.0%的浓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得到49.0%的硫酸溶液 |
12.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
14.
已知:Na2CO3 + H2O + CO2
2NaHCO3 。下图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溶剂的质量 | B.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C.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 | 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
16.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A.家庭中,提倡垃圾分类 |
B.工作中,采取无纸化办公 |
C.工业上,回收废旧金属再利用 |
D.交通上,拓宽马路,鼓励私家车出行 |
3.选择题- (共1题)
4.多选题- (共2题)
1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中的CO2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
B. | 除去NaOH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 加足量的稀盐酸 |
C. | 区分实验室中的白糖与食盐 | 取样,尝味道 |
D. | 区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 用小木条分别蘸取少量液体 |
A. A B. B C. C D. D
20.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 |
B.反应I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 |
C.反应II得到的CO2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
D.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16.8 g |
5.填空题- (共4题)
21.
味精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来自于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及其它成分。
(1)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味精不能吃,对人体有害 b.尽量避免在菜肴温度较高时使用味精
c.生成焦谷氨酸钠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2)称取5.0 g味精配制成50 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____。
a.10 mL b.50 mL c.100 mL
(3)右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为测定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
实验:向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至___________,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过滤后得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实验后对比味精袋上的标签,发现所测得的NaCl的质量分数偏高,则可能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配制溶液时仰视量水 b.反应中加入的AgNO3溶液过量
c.洗涤、干燥沉淀不彻底 d.味精中有其它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1)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味精不能吃,对人体有害 b.尽量避免在菜肴温度较高时使用味精
c.生成焦谷氨酸钠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2)称取5.0 g味精配制成50 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____。
a.10 mL b.50 mL c.100 mL
(3)右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为测定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
实验:向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至___________,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过滤后得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实验后对比味精袋上的标签,发现所测得的NaCl的质量分数偏高,则可能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配制溶液时仰视量水 b.反应中加入的AgNO3溶液过量
c.洗涤、干燥沉淀不彻底 d.味精中有其它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2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氮元素___________;② 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③ 葡萄糖___________;④ 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用于食品包装_________;②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③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
④大米富含_____________;⑤可供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__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氮元素___________;② 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③ 葡萄糖___________;④ 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氧气 | B.硫酸铜 | C.糖类 | D.聚乙烯 E.维生素C F.硝酸钾 |
④大米富含_____________;⑤可供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__________。
23.
实验室可选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欲除去制得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常把A装置与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D装置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D装置装入液体__________(填名称)可以干燥二氧化碳。
(4)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5)F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其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名称),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c或d)端通入,其中所装的液体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装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欲除去制得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常把A装置与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D装置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D装置装入液体__________(填名称)可以干燥二氧化碳。
(4)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5)F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其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名称),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c或d)端通入,其中所装的液体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装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