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利用你学习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论分子学说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利用现代化学可以创造新分子 |
B.在面粉厂工作的搬运工人,劳动强度大,最好配发耐磨的化纤劳动服 |
C.在海边游玩时,衣服弄脏后,使用肥皂在海水中洗脏衣服会更干净 |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氯酸钾结块后坚硬,用杵把砸击后就可粉碎使用 |
4.
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如图是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属于有机物 |
B.丙氨酸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 |
C.该分子由四种元素构成 |
D.丙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
6.
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时,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Hg+O2![]() |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
C.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2H2O![]() |
D.天然气炉具火焰呈黄色,且锅底出现黑色:CH4+O2![]() |
7.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 |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B | 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出现水雾 | 眼镜温度低,分子运动减慢,水蒸气液化 |
C |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D | 刑侦人员牵着警犬寻找犯罪分子下落 | 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A.A | B.B | C.C | D.D |
8.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气体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B | NaCl固体 | Na2CO3固体 |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
C | 铁粉 | CuSO4粉末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Zn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A.A | B.B | C.C | D.D |
9.
下列实验观察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
D.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粉末,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0.
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在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
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 |
C.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 |
D.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 |
14.
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及保护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列预防污染和保护资源的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以保护环境污染 |
B.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
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 |
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
2.填空题- (共8题)
15.
小明同学用下列给定的药品、用品: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棉花、火柴及下列几种仪器(数量不限),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的某些性质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缺少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小明又取来玻璃管和其他用品,设计了下列创新实验,并在试管中注入半试管石灰水(如图)。请你画出①装置___________,用导管连接好①②的仪器,并标出①中药品名称___________

实验中②③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若没有②③,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玻璃管中,可能看到和预测的实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现象,若试管的高度为h,石灰水的密度为
,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进入⑤中的气体,在压强差不低于________(用h和
的代数式表示)时,石灰水中才能有气泡顺利冒出。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缺少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小明又取来玻璃管和其他用品,设计了下列创新实验,并在试管中注入半试管石灰水(如图)。请你画出①装置___________,用导管连接好①②的仪器,并标出①中药品名称___________

实验中②③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若没有②③,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玻璃管中,可能看到和预测的实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现象,若试管的高度为h,石灰水的密度为


16.
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可参与光合作用,B是酸溶液,C为黑色粉末,D为钡盐溶液,E溶液显碱性, F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D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和足量的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D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和足量的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7.
小明同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他设计实验如图,当燃烧停止,冷却后振荡集气瓶,再将导管插入石灰水中,打开止水夹,看到瓶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几种可能(不考虑生成NaHCO3),请你参与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NaOH和Na2CO3
②Na2CO3
③NaOH
④NaOH 和Ca(OH)2
小霞认为猜想②错误,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证明①和③是那种可能,设计的方案是: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2)_______________看到现象是(3)_______________,再向其中滴加(4)_______________看到明显现象,说明是①的可能而不是③的可能。
在设计方案证明④时,晓霞认为向滤液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至沉淀最多,再证明氢氧化钠,根本无法观察现象,于是她认为若④中氢氧化钠有足够量,就将滤液蒸干得到固体,再证明,方法是(5)_______。
[反思交流]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中也灌满了石灰水,震荡后冷却室温打开止水夹,为什么进入瓶中的液体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1∕5。原因是瓶中发生反应(写化学方程式)(6)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猜想与假设] ①NaOH和Na2CO3
②Na2CO3
③NaOH
④NaOH 和Ca(OH)2
小霞认为猜想②错误,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证明①和③是那种可能,设计的方案是: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2)_______________看到现象是(3)_______________,再向其中滴加(4)_______________看到明显现象,说明是①的可能而不是③的可能。
在设计方案证明④时,晓霞认为向滤液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至沉淀最多,再证明氢氧化钠,根本无法观察现象,于是她认为若④中氢氧化钠有足够量,就将滤液蒸干得到固体,再证明,方法是(5)_______。
[反思交流]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中也灌满了石灰水,震荡后冷却室温打开止水夹,为什么进入瓶中的液体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1∕5。原因是瓶中发生反应(写化学方程式)(6)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8.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上述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看出,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_的分子(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上述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看出,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_的分子(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19.
从已有知识出发来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之一是利用科学方法,这就是技能。初中教材有许多科学方法,除了控制变量,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方法?给定下列图示,请回答:

(1)用上述图示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这种科学方法叫________法
依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标准,将上述代表的元素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分类后,你会发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能组成物质,金属间不能反应,只能变成合金,但非金属元素间有些能组成物质。如:HCl、NH3正因为如此,武汉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出用非金属元素
和
组成的物质是世界最硬的物质,其名称叫_________,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1)用上述图示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这种科学方法叫________法
依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标准,将上述代表的元素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分类后,你会发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能组成物质,金属间不能反应,只能变成合金,但非金属元素间有些能组成物质。如:HCl、NH3正因为如此,武汉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出用非金属元素


20.
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母已经舾装(结构装修)完毕,其中使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

(1) 航母铁锚链水面以上明显变红,红棕色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船体喷漆是隔绝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2)该航母使用柴油机做动力,其能量转化是从___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种)
(3)舾装时,使用的玻璃钢属于________ (填序号)材料。
①金属材料 ②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③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④复合材料
制造优质钢材首先炼铁,在炼铁时投入高炉中的固体原料有三种是______________。

(1) 航母铁锚链水面以上明显变红,红棕色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船体喷漆是隔绝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2)该航母使用柴油机做动力,其能量转化是从___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种)
(3)舾装时,使用的玻璃钢属于________ (填序号)材料。
①金属材料 ②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③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④复合材料
制造优质钢材首先炼铁,在炼铁时投入高炉中的固体原料有三种是______________。
21.
在测定一瓶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时,做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
(4)实验时,若不考虑溶剂损失,将所得溶液蒸发15g水,发现无晶体析出。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
(4)实验时,若不考虑溶剂损失,将所得溶液蒸发15g水,发现无晶体析出。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22.
如图是小麦施加磷肥与没有施加磷肥的比较,试回答:

(1)小麦易倒伏,为增强小麦抗倒伏,且保证茎叶浓绿,可施加的一种化肥是__________,如果施加复合化肥铵磷钾也可以,铵磷钾是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2)图中可看出小麦缺少磷肥生长迟缓,因此需要施加磷肥,同时还可增强小麦的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由于磷矿粉不溶于水难被农作物吸收,因此,工业上将磷矿粉与硫酸反应来制取可溶于水的过磷酸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当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使用农药的原则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按规定用量、深度、次数混合使用和__________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1)小麦易倒伏,为增强小麦抗倒伏,且保证茎叶浓绿,可施加的一种化肥是__________,如果施加复合化肥铵磷钾也可以,铵磷钾是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2)图中可看出小麦缺少磷肥生长迟缓,因此需要施加磷肥,同时还可增强小麦的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由于磷矿粉不溶于水难被农作物吸收,因此,工业上将磷矿粉与硫酸反应来制取可溶于水的过磷酸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当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使用农药的原则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按规定用量、深度、次数混合使用和__________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