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复习化学同步测试:第十一单元 盐 化学肥料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18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____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①________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
①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计算题(共1题)

2.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碳铵(碳酸氢铵)就是农民朋友经常使用的一种氮肥,碳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常温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时放出氨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碳铵肥料样品的纯度,将8.5g样品加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碳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2NaOH = Na2CO3+2H2O+NH3↑),把产生的所有N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两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30
40
60
80
100
120
增加质量/g
0
0.7
m
1.2
1.5
1.6
1.7
1.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你认为在使用碳铵肥料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NH3质量为纵坐标,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判断表中m约为_________________。

(3)试计算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单选题(共8题)

3.
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pH>7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能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性质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石墨
电池电极
石墨很软
B
CO
冶炼金属
CO有可燃性
C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
D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易分解
 
A.AB.BC.CD.D
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俗名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A
乙醇
CH3CH2OH
酒精
B
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
碳酸氢钠
Na2CO3
苏打
D
氯化钠
NaCl
食盐
 
A.AB.BC.CD.D
6.
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 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 调为7
C.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 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7.
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8.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溶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
9.
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10.
某农田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的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NH42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B.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NH42SO4造成的
C.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D.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4.填空题(共2题)

11.
实验室有一份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物样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分离提纯氯化钠并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12.
“十三五”期间,烟台将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厂。绿色生态、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是设计的重点。如图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过程③是氨碱法制纯碱的一个流程,需要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过程④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贝壳资源,过程⑤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浓海水中Mg2、SO、Ca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Mg2、SO、Ca2,需要的三种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6)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透过。过程②中“某种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的离子特点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