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处理被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配制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
(2)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1)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
(3)分离:得到产品。
(4)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
以下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MgO+C
Mg+CO↑

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g,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g。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填字母代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②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1)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
(2)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1)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
(3)分离:得到产品。
(4)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
以下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MgO+C


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g,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g。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填字母代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②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兴趣小组在蒸发浓缩FeCl3溶液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同时溶液中出现红褐色固体。小组同学对刺激性气味气体做出猜想:
(猜想)①Cl2 ②HCl ③_____。
(资料)①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具有较强的漂白能力,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②红褐色固体碱式氯化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2(OH)aClb•xH2O,它在50℃时开始失去部分结晶水,在200℃完全分解为Fe2O3、H2O、HCl气体。
③浓H2SO4不吸收HCl气体。
(1)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_____现象,证明猜想②成立。
(2)为确定固体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称取50.4g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充分持续加热至200℃,最终得到Fe2O316.0g,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19.8g、14.6g。

①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____。
②晶体的化学式中a∶b=_____,若缺失D装置,实验测得的b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x=_____。
③请写出该红褐色固体在200℃时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
(猜想)①Cl2 ②HCl ③_____。
(资料)①Cl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具有较强的漂白能力,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②红褐色固体碱式氯化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2(OH)aClb•xH2O,它在50℃时开始失去部分结晶水,在200℃完全分解为Fe2O3、H2O、HCl气体。
③浓H2SO4不吸收HCl气体。
(1)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_____现象,证明猜想②成立。
(2)为确定固体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称取50.4g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充分持续加热至200℃,最终得到Fe2O316.0g,B、C装置最终分别增重19.8g、14.6g。

①加热前、后均需通入氮气,停止加热后通氮气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____。
②晶体的化学式中a∶b=_____,若缺失D装置,实验测得的b值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x=_____。
③请写出该红褐色固体在200℃时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


(1)20℃时,15g水中溶解_____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2)粗盐(含有泥沙的氯化钠)提纯的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溶液A是溶液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操作Ⅱ是_____。
(3)操作Ⅲ过程中溶液质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二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m3<20g b.(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
c.L、P表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4)该粗盐的纯度为_____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水) | 35.8 | 36.0 | 36.1 | 36.4 | 37.1 | 38.0 | 39.2 |


(1)20℃时,15g水中溶解_____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2)粗盐(含有泥沙的氯化钠)提纯的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溶液A是溶液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操作Ⅱ是_____。
(3)操作Ⅲ过程中溶液质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二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m3<20g b.(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
c.L、P表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4)该粗盐的纯度为_____
4.单选题- (共13题)
5.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
6.
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物 |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 |
C.由4种元素组成 | D.由31个原子构成 |
8.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庆典气球的填充气,较安全 |
B.铝的化学性质稳定,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加过量的锌粉、过滤 |
C.氮气(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
D.氢氧化钠(碳酸钠)——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11.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
D.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
5.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