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在高温的汽车引擎中,氮气和氧气结合生成一氧化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另一种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硫酸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钾稀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和另一种盐溶液: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_____,生成的氨气可以用_______试纸检验。
(1)在高温的汽车引擎中,氮气和氧气结合生成一氧化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另一种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硫酸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钾稀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和另一种盐溶液: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_____,生成的氨气可以用_______试纸检验。
2.
松花蛋是春节常见的食品,生石灰、食盐、纯碱是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

(1)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物质接触到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原料中__________在生活中最常用作防腐剂、调味品,国家强制在其中加入碘酸钾(KIO3),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成年人缺乏碘元素会患有__________。
(3)“纯碱”是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的俗称,制作料泥时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鸭蛋变成松花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物质接触到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原料中__________在生活中最常用作防腐剂、调味品,国家强制在其中加入碘酸钾(KIO3),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成年人缺乏碘元素会患有__________。
(3)“纯碱”是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的俗称,制作料泥时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鸭蛋变成松花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Ⅰ.用高锰酸钾制备
资料一: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 K2MnO4易溶于水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___。
Ⅱ.用硫酸锰制备
(2)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Ш.用废锂电池制备
资料二: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3)“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和_________。
(5) 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①
②MnO+H2SO4=MnSO4+H2O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序号)。
IV.用碳酸锰制备
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装置如下:

(6)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A点(300, 75.65)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Ⅰ.用高锰酸钾制备
资料一: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 K2MnO4易溶于水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___。
Ⅱ.用硫酸锰制备
(2)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Ш.用废锂电池制备
资料二: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3)“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和_________。
(5) 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①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序号)。
IV.用碳酸锰制备
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装置如下:

(6)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A点(300, 75.65)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
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c、Ba(OH)2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后再进行吸收转变为碳酸钡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连接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 关闭K1,打开K2,向蛋壳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直到__________为止;
④ 关闭K2,打开K1,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__________、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⑥ 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
方案一:产生的CO2质量__________g,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方案二:重复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方案二:实验测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Mr(CaCO3):100 Mr(BaCO3):197)
【评价反思】
(1)方案二中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c、Ba(OH)2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后再进行吸收转变为碳酸钡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连接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 关闭K1,打开K2,向蛋壳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直到__________为止;
④ 关闭K2,打开K1,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__________、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⑥ 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
方案一:产生的CO2质量__________g,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方案二:重复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装置C中沉淀质量(/g) | 19.68 | 19.75 | 19.67 |
方案二:实验测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Mr(CaCO3):100 Mr(BaCO3):197)
【评价反思】
(1)方案二中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5.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米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下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试剂X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与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1)试剂X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与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22题)
8.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甲的每个分子含有5个原子 |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未改变 |
9.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
10.
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 =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 X 的化学式是
A.CaO | B.CaCO3 | C.Ca(OH)2 | D.CaO2 |
11.
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
A.8.0g | B.11.2g | C.16.0g | D.24.8g |
13.
邮城八景之一的“杨柳堤岸“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会柳絮飞扬。为减少柳絮,园林工人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关于赤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酸由47个原子构成 | B.氢、氧元素质量比11∶3 |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相对分子质量为346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
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C.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
D.在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由于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
15.
以下对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和用途的说法,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 俗称 | 化学式 | 分类 | 用途 |
A | 苏打 | NaHCO3 | 盐 | 治疗胃酸过多 |
B | 干冰 | CO2 | 氧化物 | 人工降雨 |
C | 酒精 | C2H5OH | 有机物 | 消毒 |
D | 水银 | Hg | 金属单质 | 水银温度计 |
A.A | B.B | C.C | D.D |
17.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
19.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A.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21.
为达到“生态旅游,保护环境”,旅游局要定期检查湖水的水质,包括酸碱度检测、溶氧量检测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试液检测湖水的酸碱度 |
B.溶氧量不足会导致水体缺氧,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
C.正常湖水的pH略微小于7,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硫溶解于水中 |
D.船只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废油可以直接排放湖中 |
22.
园内的小火车深受小游客的亲睐,小火车的底部是“钢质”材料,内部的小座椅是玻璃钢,透明窗户是有机玻璃,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科学的是


A.玻璃钢与钢是同类材料 | B.钢属于无机材料 |
C.有机玻璃属于复合材料 | D.玻璃钢属于合成材料 |
2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24.
“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 B.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
27.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于是收集气体并检测该气体 |
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
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
5.选择题- (共3题)
29.有学生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采用圆形滤纸片,将提取出的色素溶液画在距圆心1cm的圆圈上,将滤纸自圆心折叠后层析,经层析后,色素被分离为四个半径不同且颜色.不同的同心圆(如图所示),请推测最外圈色素的颜色是( )
30.有学生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采用圆形滤纸片,将提取出的色素溶液画在距圆心1cm的圆圈上,将滤纸自圆心折叠后层析,经层析后,色素被分离为四个半径不同且颜色.不同的同心圆(如图所示),请推测最外圈色素的颜色是( )
6.填空题- (共1题)
31.
I.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2个甲烷分子_________;(2)3个铝离子_________;(3)2个最小的原子_________;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II.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用字母序号填空.
(1)常用于去除铁锈的是_________;(2)常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是_________;
(3)常用于游泳池消毒杀菌的是_________;(4)常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_;
(5)常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_。
(1)2个甲烷分子_________;(2)3个铝离子_________;(3)2个最小的原子_________;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II.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用字母序号填空.
A.稀盐酸; | B.氢气; | C.武德合金; | D.液态空气; | E.硫酸铜。 |
(3)常用于游泳池消毒杀菌的是_________;(4)常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_;
(5)常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32.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D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获得干燥的该气体,除发生、收集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_(填名称)。如果用H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常选用装置B或C, C与B相比较,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D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获得干燥的该气体,除发生、收集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_(填名称)。如果用H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常选用装置B或C, C与B相比较,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