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14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6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 列出求解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 的比例式____________;
(3) 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 用这种石灰石125t 制取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A、B、C、D、E、F为八年化学学习过的六种物质。其中A.B.D通常状态下为气体,B.C.D 均为氧化物,E、F 含有相同原子团。这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过一步转化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有些反应关系已略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 写出D转化为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 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勇往直前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他们用塑料矿泉水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1: 塑料瓶变瘪  实验2: 小花变红 实验3: 红色小花变____色
(1)请你预测实验3 的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2)小冰同学观察到实验1中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分析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请你评价他的结论:____________。
(3)小城同学认为即使做了实验2,还是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没有验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否能使石蕊变红。
[实验结论]
(4) 同学们补充实验后,通过现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石蕊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
(5) 实验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要证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可以借助类似石蕊这样的物质,来证明有新物质产生,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

4.单选题(共14题)

4.
下列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吸附有毒气体B.盘底变黑C.紫花变红D.生产碳酸饮料
5.
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B.NO2C.N2OD.CH4
6.
下列应用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P+5O22P2O5 化合反应
B.用氧化碳冶炼铁2CO+Fe2O3=2Fe+3CO2 还原反应
C.硫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H2SO4=H2O+CO2+CaSO4 氧化反应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2H2O22H2O +O2 分解反应
7.
蔬菜中的甜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甜椒中维生素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C.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 个原子核
D.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B.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却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最的2.53%
C.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可以用于医疗麻醉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1%
9.
下图所示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用铅制铅笔芯B.用石墨做冰箱的去味剂
C.用炭黑制环保炭包D.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B.碳的几种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
C.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说明它易溶于水
D.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但刚开始反而潮湿
1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送入药品B.存放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D.验满二氧化碳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的燃烧:无色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色固体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浓厚的白雾
C.加热通入CO2后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D.水通电分解:水中产生气泡,且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3.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B.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夜晚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排风扇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14.
针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
二氧化氮分子是红棕色
B
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不同
C
夏天钢轨之间的绩隙变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最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A.AB.BC.CD.D
1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
碳酸钠和碳酸钙
观察颜色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冒泡
B
硬水和蒸馏水
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
分别取样,蒸干,看是否出现白色固体
C
二氧化碳和空气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带火星的木条
D
盐酸和双氧水
分别取样加入硫酸铜溶液
分别观察颜色
 
A.AB.BC.CD.D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的杂质,所用除杂的试剂和提纯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提纯方法
A
CO2
O2
Ca(OH)2溶液
过滤
B
KC1
KClO3
MnO2
加热
C
CaO
CaCO3
H2O
过滤
D
FeSO4
CuSO4溶液
Fe
过滤
 
A.AB.BC.CD.D
17.
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可能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港没部分沿海城市: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强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选项中均为“温室气体”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
B.臭氧、氟利昂、甲烷、二氧化碳
C.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
D.氢气、氯气、氮气、二氧化氮

5.填空题(共3题)

18.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D.它是碳单质的一种
(2) 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 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3) 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C 和800 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直径达1.2 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
19.
(1)化学实验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
现有如下实验:
A组
B组
实验C



 
若请你将实验C 归类,你会选择归为_____组(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H2+Cl2=2HCl,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你判断Na2CO3+2HCl=H2O+CO2+2NaCl____(选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经过类比分析,化合反应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一定不”或“不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0.
有六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填化学式)
(1) 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__________;(2) 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_;(3) 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__;(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__;(5)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1.
中学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 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____________,压强变____________,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3) 利用上述仪器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请帮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