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5题)
2.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化学反应只有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进行 |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
C.一种物质只能是一个反应的催化剂 |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_________不变 |
3.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时,测知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0~t1时固体质量不变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高锰酸钾分解所需温度 |
B.t1~t2时固体质量减少,说明高锰酸钾分解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C.P点和Q点对应的固体都属于纯净物 |
D.由图可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用铁丝代替红磷 |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
D.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白色固体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气体点燃 | 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
C.将水中的二氧化锰回收:过滤,干燥 | D.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计算题- (共2题)
6.
珍珠除了用于制作首饰外,还可制成珍珠粉入药。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11.00g珍珠样品,将120.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六次加入(假设珍珠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定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1)第6次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继续增加的原因为___________。
(2)计算该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即珍珠中碳酸钙的质量占珍珠质量的百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加入稀盐酸的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g | 0.88 | 1.76 | 2.64 | 3.52 | 4.40 | 4.40 |
(1)第6次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继续增加的原因为___________。
(2)计算该珍珠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即珍珠中碳酸钙的质量占珍珠质量的百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7.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化肥。
(1)158t碳酸氢铵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t。
(2)某厂广告宣称:本厂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纯净的碳酸氢铵,含氮量高达20%。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的真假。
(1)158t碳酸氢铵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t。
(2)某厂广告宣称:本厂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纯净的碳酸氢铵,含氮量高达20%。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的真假。
3.流程题- (共1题)
8.
自来水厂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
(2)自来水厂可用ClO2对水进行消毒,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实验室配制试剂时,对水质要求较高,需对自来水进一步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1)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
(2)自来水厂可用ClO2对水进行消毒,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实验室配制试剂时,对水质要求较高,需对自来水进一步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9.
已知A、B、C、D是本学期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四种物质,转化与反应关系如图,A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A。

(1)如果A、C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紫红色金属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C转化为A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如果A、B、C常温下无为气体,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写出图中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A、C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紫红色金属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C转化为A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如果A、B、C常温下无为气体,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写出图中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0.
某小组同学利用比较方法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等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二氧化硫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理论分析】(1)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2)从物质分类角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属于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
【结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一些相似的性质,但两者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拓展】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煤燃烧产物中既有二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硫,实验中除可观察到B溶液变浅,但仍然有颜色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等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二氧化硫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理论分析】(1)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2)从物质分类角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属于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1 | 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软塑料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然后加入等体积水(约占塑料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后,塞紧瓶塞振荡 | 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且收集有二氧化硫的塑料瓶变得更瘪 | __________________ |
2 |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1中两个瓶中的液体,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溶于水所得溶液都显酸性 |
3 | 分别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通入下列装置中![]() | 通过入二氧化碳时,A中无明显现象,B中_____________; 通入二氧化硫时,A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B中液体变浑浊 | 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二氧化碳后,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4 | 将3中通入二氧化硫后,试管A中无色液体加热 | 溶液又变成红色 | 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结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一些相似的性质,但两者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拓展】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煤燃烧产物中既有二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硫,实验中除可观察到B溶液变浅,但仍然有颜色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

11.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燃料时产生火焰的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沸点的相对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
(分析)(1)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a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b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c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所能达到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可燃物沸点时产生火焰,反之则不产生火焰。
(拓展与应用)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由此可知硫燃烧时的温度较硫的沸点______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燃料时产生火焰的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沸点的相对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
物质名称 | 物质状态 | 沸点(℃) | 燃烧达到的温度(℃) | 是否产生火焰 |
一氧化碳 | 气 | 约-190 | 约2500 | 是 |
木炭 | 固 | 约4827 | 约1200 | 否 |
石蜡 | 固 | 约300 | 约600 | 是 |
钠 | 固 | 约883 | 约1400 | 是 |
铁 | 固 | 约2750 | 约1800 | 否 |
(分析)(1)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a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b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c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所能达到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可燃物沸点时产生火焰,反之则不产生火焰。
(拓展与应用)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由此可知硫燃烧时的温度较硫的沸点______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8题)
12.
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
B.微粒观: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
C.守恒观: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D.价值观: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
13.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点燃X后,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出现,迅速倒转烧杯,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X的分析中( )
A.X中一定含CH4 | B.X中一定含有CO |
C.X不可能是CH4和CO | D.X可能是CH4、CO、H2 |
1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
C.用活性炭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
18.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
B.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
C.森林起火可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
7.填空题- (共5题)
20.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化石能源是人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____是常见的三大化石能源。
(2)2016年12月中下旬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目前普遍认为雾霾与PM2.5有密切关系。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请你就减少雾霾发生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4)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产物为水和一种单质,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请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前化石能源是人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____是常见的三大化石能源。
(2)2016年12月中下旬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目前普遍认为雾霾与PM2.5有密切关系。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请你就减少雾霾发生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4)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产物为水和一种单质,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请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储潭荸荠个大、皮薄、肉细、味甜、无渣。荸荠富含钙、铁、磷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磷”指的是___________。
(2)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许多能致癌的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化学式C2H6N2O)就是一种能诱发肺癌的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气体打火机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打火机中燃料(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使用燃气灶时,如果发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_____________。
(5)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可消毒禽舍,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储潭荸荠个大、皮薄、肉细、味甜、无渣。荸荠富含钙、铁、磷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磷”指的是___________。
(2)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许多能致癌的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化学式C2H6N2O)就是一种能诱发肺癌的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气体打火机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打火机中燃料(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4)使用燃气灶时,如果发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_____________。
(5)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可消毒禽舍,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2.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都是相应元素的“身份证”。请结合镁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注意空格在图片上):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3.
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__________,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显+4价________________。
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__________,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显+4价________________。
24.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我们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物质.
(1)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_____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由于雾霾天气,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活性炭具有_____能力,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由于二者的_____,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4)冬天用燃炭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清水并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原因是_____.
(1)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_____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由于雾霾天气,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活性炭具有_____能力,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由于二者的_____,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4)冬天用燃炭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清水并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原因是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25.
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下列装置可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装置B、C组合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装置按照a→c连接后,关闭K1,打开K2收集气体,则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应比空气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可以利用了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有关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6)探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C、D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C、D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仪器①中,观察到C、D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以C中白磷燃烧,D中白磷不燃烧。
①步骤1中D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中使C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中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装置B、C组合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装置按照a→c连接后,关闭K1,打开K2收集气体,则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应比空气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可以利用了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有关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6)探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C、D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C、D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仪器①中,观察到C、D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以C中白磷燃烧,D中白磷不燃烧。
①步骤1中D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中使C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中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