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像这种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2SO4与BaCl2反应为例)①写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把易溶于水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2Na﹢+SO42-+Ba²++2Cl-=BaSO4↓+2Na﹢+2Cl-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O4²-═BaSO4↓。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A.Na+、Mg2+、Cl﹣、SO4 ²﹣ | B.Na+、H+、Cl﹣、OH﹣ |
C.Na+、Cu²+、Cl﹣、SO42﹣ | D.Na+、NH4+、Cl﹣、OH﹣ |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Mg2++H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X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3.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足量的锌技加入到浓硫酸a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対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
③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讨论】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____。
⑤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2)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____;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足量的锌技加入到浓硫酸a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対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
③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讨论】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____。
⑤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2)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____;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糖类,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葡萄糖很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医院人员、运动爱好者以及平常人们常常使用它当作强而有力的快速能量补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共有_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中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共有___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中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流程题- (共1题)
5.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来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0题)
6.
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
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
D.
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
A.

B.

C.

D.

8.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 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 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 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Cl- |
… | … | … |
Fe2+ | 不 | ① |
… | … | … |
A. 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 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 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 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9.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转换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B.根据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
C.根据结构观:氯原子与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
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60%的浓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30% |
10.
双氧水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₂O₂)。医疗上常使用2.5~3.5%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来处理伤口创面或清洗化脓性疮口。下列对过氧化氢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化合物 |
B.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
C.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
D.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1 |
11.
下列描述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
C.将铁锈放入稀硫酸中,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光 |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 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5.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Na2SO4 | B.可能存在Na2CO3 |
C.一定存在CuCl2 | D.一定不存在NaCl |
6.填空题- (共3题)
16.
用化学符号完成下列内容:
﹙1﹚一种常见的气态单质 ______________; (2)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
﹙3﹚一种常见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 (4)一种常见盐溶液的离子___________。
﹙1﹚一种常见的气态单质 ______________; (2)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
﹙3﹚一种常见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 (4)一种常见盐溶液的离子___________。
17.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
﹙3﹚D微粒的化学符号 _____________;
﹙4﹚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硅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
﹙3﹚D微粒的化学符号 _____________;
﹙4﹚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