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将20g黄铜(由铜、锌组成的合金)样品研磨成粉末,再加入1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请计算:

(1)将黄铜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图中“?”处应标注的稀硫酸质量应为______________?

(1)将黄铜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图中“?”处应标注的稀硫酸质量应为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化学就在身边,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
(1)厨具:厨房里的菜刀使用后常采用____________措施来防止生锈。铝制品炊具不宜用不锈钢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粘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________(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2)燃料: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血红蛋白易与______结合,而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后来,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和C4H10),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县城已有多个居民小区以天然气代替瓶装的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原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在改进天然气作燃料时,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烹饪:烹饪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
(4)营养:小明同学午餐的食谱为:大米饭、豆腐干炒肉、骨头蛋汤。以上食物中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考虑到小明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你认为小明妈妈还应增加的一种食物是_______填编号)。
(1)厨具:厨房里的菜刀使用后常采用____________措施来防止生锈。铝制品炊具不宜用不锈钢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粘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________(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2)燃料: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血红蛋白易与______结合,而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后来,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和C4H10),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县城已有多个居民小区以天然气代替瓶装的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原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在改进天然气作燃料时,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烹饪:烹饪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
(4)营养:小明同学午餐的食谱为:大米饭、豆腐干炒肉、骨头蛋汤。以上食物中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考虑到小明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你认为小明妈妈还应增加的一种食物是_______填编号)。
A.红烧肉 | B.青菜 | C.红烧鱼块 | D.油炸馒头 |
3.单选题- (共15题)
4.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在稀盐酸中:Ba(OH)2、CaCO3、Zn |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Cl、MgCl2、CO2 |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l、Ca(OH)2、NaNO3 |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OH、CuCl2、BaCl2 |
8.
“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该物质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物质应在低温下保存 |
B.由钠、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 |
C.二氧化锰、石灰水都会使其失效 |
D.属于有机物 |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将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C.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
D.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镁条浸没在稀盐酸中,一会后表面出现气泡 |
11.
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CO中的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NaCl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鉴别NaCl溶液和NaNO3溶液 | 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D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
A.A | B.B | C.C | D.D |
12.
如图表示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镁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硝酸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同 |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 |
C.t4℃时,其它条件不变,把硫酸镁溶液升温到t5℃,看到白色沉淀 |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杂质,提纯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
13.
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
B.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
C.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
D.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
1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使用太阳能路灯 | B.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 |
C.分类回收垃圾 | D.硫酸厂尾气直接排放 |
4.填空题- (共1题)
18.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①用来做干电池电极____________
②用来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____
③用来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__________
④冶金工业的还原剂__________
⑤发酵粉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为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_。
③人如果不吃饭,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1)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一氧化碳 | B.碳酸氢钠 | C.石墨 | D.氮气 E.氢氧化钙 |
②用来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____
③用来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填充气__________
④冶金工业的还原剂__________
⑤发酵粉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为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_。
③人如果不吃饭,能活上几周,但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
5.实验题- (共1题)
19.
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一套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E中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 | 溶液变红 |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