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中的A、G、H、L、M、N、O和_____;
②当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才纯净;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最多能产生二氧化碳_____g.

(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如图中的A、G、H、L、M、N、O和_____;
②当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才纯净;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最多能产生二氧化碳_____g.
2.流程题- (共1题)
2.
如图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知识脉络图,其中“
”代表“生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查资料可知,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下列有关含碳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A.金刚石 B.C60 C.石墨 D.CO2
(2)转化④在实验中常见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换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中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物质有3种
B.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D.单质碳、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来做燃料


(1)查资料可知,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下列有关含碳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A.金刚石 B.C60 C.石墨 D.CO2
A.CO |
(3)转换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图中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物质有3种
B.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D.单质碳、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来做燃料
3.简答题- (共3题)
3.
请回答金属的相关问题。
(1)黄铜与纯铜相互刻划,在_________上有划痕;
(2)“千锤百炼,百炼成钢”这句话从化学的角度理解,即在反复锤凿的过程中,减少了生铁中________的含量。
(3)将镁粉放在硝酸银与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1)黄铜与纯铜相互刻划,在_________上有划痕;
(2)“千锤百炼,百炼成钢”这句话从化学的角度理解,即在反复锤凿的过程中,减少了生铁中________的含量。
(3)将镁粉放在硝酸银与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4.
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如图,公园常用喷灌代替漫灌的方法给草坪浇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

(1)水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如图,公园常用喷灌代替漫灌的方法给草坪浇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
5.
回答与盐有关的问题。
(1)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可以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2)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CO2的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氯化钠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可以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2)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CO2的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氯化钠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同学们做了如图四个实验,实验后将4支试管内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为无色。

(1)做四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____;
(3)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1)做四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____;
(3)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最后烧杯中的溶质一定有HCl、NaCl、酚酞 |
B.倒入烧杯前,B试管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 |
C.最终烧杯中的溶液pH=7 |
D.为了确定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可用碳酸钠溶液 |
5.单选题- (共9题)
8.
关于下列反应 Na2CO3+HCl=X+NaCl,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CO3 | B.Na2CO3俗称小苏打 |
C.Na2CO3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 D.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
10.
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
B.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则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具有均一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
D.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则氧化铜与稀硫酸也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11.
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时,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收集不到气体或始终收集不满 |
B.测定溶液的pH值时,若pH试纸润湿,则测定结果一定不准确 |
C.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若蒸发时液体飞溅,则精盐的产率偏低 |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则测定结果偏高 |
14.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或判断合理的是
A.鉴别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固体:取样,分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B.向含有某种杂质的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氢氧根离子 |
C.分离氯化钡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
D.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取样,先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 |
6.填空题- (共3题)
16.
如图分别是钾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A中X的值为________;
(2)A、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图氧元素、氢元素的质子数分别为8和1,则一个OH- (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4)AC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A中X的值为________;
(2)A、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如图氧元素、氢元素的质子数分别为8和1,则一个OH- (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4)AC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8.
分析下图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溶液.
(3)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就可以提纯KNO3。

(1)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溶液.
(3)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就可以提纯KNO3。
7.实验题- (共2题)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课本实验的相关问题。

(1)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色火焰。硫燃烧实验即将结束时,使火焰迅速熄灭的操作是____。
(2)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中热水的作用之一是________。
(3)实验三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____不变。

(1)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色火焰。硫燃烧实验即将结束时,使火焰迅速熄灭的操作是____。
(2)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中热水的作用之一是________。
(3)实验三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____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