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请根据装置回答。

①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需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选装置组合是_____,若制取0.01molCO2,需要_____mol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很多反应均能产生CO2,例如a
b
,在实验室制取CO2,以上两个反应哪个更合适?理由是_____;

①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需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选装置组合是_____,若制取0.01molCO2,需要_____mol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很多反应均能产生CO2,例如a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拉瓦锡曾用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制得氢气,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水蒸气与铁的反应。

①取4.2g铁粉按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到A处玻璃管中灰色铁粉逐渐变黑,B处白色固体变为蓝色,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停止后,同学们对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是含铁化合物。
(查阅资料)FeO和Fe3O4是常见的两种黑色含铁化合物;
FeO遇空气会立即变为红棕色
(进行实验)将黑色固体平铺与白纸上,试纸未见红棕色,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_____。
经称量,黑色固体为5.8g。
(交流反思)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铁粉,继续探究如下:
(铁的氧化物均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
Ⅰ水蒸气与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Ⅱ利用本实验数据,列式表示黑色固体中铁、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不要求计算)。

①取4.2g铁粉按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到A处玻璃管中灰色铁粉逐渐变黑,B处白色固体变为蓝色,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停止后,同学们对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是含铁化合物。
(查阅资料)FeO和Fe3O4是常见的两种黑色含铁化合物;
FeO遇空气会立即变为红棕色
(进行实验)将黑色固体平铺与白纸上,试纸未见红棕色,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_____。
经称量,黑色固体为5.8g。
(交流反思)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铁粉,继续探究如下:
(铁的氧化物均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黑色固体全部倒入烧杯并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 _________ | 黑色固体中不含铁粉 |
(实验结论)
Ⅰ水蒸气与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Ⅱ利用本实验数据,列式表示黑色固体中铁、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不要求计算)。
3.
为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丙同学实验后将两只试管中的物质倒入洁净烧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硫酸观察到 ______,可知上层清液中含有BaCl2,为避免可溶性钡盐引起水体重金属污染,可向废液中加适量_______再排放。
A.碳酸钠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水
| 甲 | 乙 | 丙 |
实验操作 |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 分别滴加______溶液![]() |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
现象与结论 | 呈____色的是Na2CO3溶液,无色的是NaCl溶液 | 冒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 | 有____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 |
丙同学实验后将两只试管中的物质倒入洁净烧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硫酸观察到 ______,可知上层清液中含有BaCl2,为避免可溶性钡盐引起水体重金属污染,可向废液中加适量_______再排放。
A.碳酸钠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水
3.单选题- (共19题)
6.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 + O2![]() |
B.2CuO + C ![]() |
C.CaCO3![]() |
D.Na2CO3 + 2HCl![]() |
13.
对比CO2和CO,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
B.物理性质:CO2难溶于水,CO能溶于水 |
C.化学性质:CO2能与碱溶液反应,CO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
D.重要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光合作用 |
14.
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气体X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X组成的可能性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16.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
A. A B. B C. C D. D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 燃着的木条 |
B. | 测定粗盐纯度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从氯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 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 |
A. A B. B C. C D. D
18.
下图为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温度 及pH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酸碱恰好中和 |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 |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
D.c点到d点的曲线变化证明该反应放热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4题)
25.
分类是研究的基本方法。现有几种物质: He 、NaOH 、H2SO4 、NaCl;
以上物质中,可填充飞艇的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含有原子团的是_______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是_______,可除铁锈的是___________。
以上物质中,可填充飞艇的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含有原子团的是_______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是_______,可除铁锈的是___________。
26.
以下是探究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

①A中观察到铁丝表面__________;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a.冒气泡 b.出现海绵状银白色固体 c.铜丝表面变黑 d.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③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补充一个实验(写成所需试剂化学式)_________。

①A中观察到铁丝表面__________;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a.冒气泡 b.出现海绵状银白色固体 c.铜丝表面变黑 d.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③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补充一个实验(写成所需试剂化学式)_________。
27.
研究“水”可从其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角度展开。
①水的组成

I.宏观现象:如图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
II.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III.符号表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的性质
I.将少量淀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形成_______(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II.沿海地区温差比内陆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水的用途
I.碘与镁在常温下化合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II.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①水的组成

I.宏观现象:如图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
II.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III.符号表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的性质
I.将少量淀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形成_______(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II.沿海地区温差比内陆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水的用途
I.碘与镁在常温下化合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II.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 B.提供热量 |
C.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 D.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