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根据图回答问题

(1)小孩血铅超标中的“铅”指的是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有人认为图一中小孩的疑虑是没有必要的,你的解释是______。
(2)观察图二火灾场景,提出一条合理的逃生建议______。
(3)图三净水器宣称“净化的水不会再产生水垢”,该广告是否科学并做简要分析______。

(1)小孩血铅超标中的“铅”指的是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有人认为图一中小孩的疑虑是没有必要的,你的解释是______。
(2)观察图二火灾场景,提出一条合理的逃生建议______。
(3)图三净水器宣称“净化的水不会再产生水垢”,该广告是否科学并做简要分析______。
2.
下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在 t1℃时,向 50g 水中加入 20gA,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
(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1)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在 t1℃时,向 50g 水中加入 20gA,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
(4)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3.
2018 年 4 月 7 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 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甲基亚硝胺含有_____种元素;1 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 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7g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1)二甲基亚硝胺含有_____种元素;1 个二甲基亚硝胺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 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7g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某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 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则煅烧炉中的主要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该工艺流程可循环使用的 X 为_____,副产品 Y 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 烧杯外,还需要_____,操作b的过程包括_____、冷却结晶、_____。

(1)上述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则煅烧炉中的主要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该工艺流程可循环使用的 X 为_____,副产品 Y 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 烧杯外,还需要_____,操作b的过程包括_____、冷却结晶、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2题)
5.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
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 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 则该气体为 _____(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1:Mg(HCO3)2能 溶于水。
查阅资料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 氧化物。
(猜测):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和 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观察到_____,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MgCO3。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 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8 g,然后再通过碱石灰(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固体 的混合物),碱石灰增重 8.8 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的最简比为_____。
(反思):有同学提出将装置 A 与 B 对调也能测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你______“是 或否”)同意,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 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 则该气体为 _____(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1:Mg(HCO3)2能 溶于水。
查阅资料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 氧化物。
(猜测):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MgCO3 和 Mg(OH)2。
(实验):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观察到_____,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MgCO3。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 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8 g,然后再通过碱石灰(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固体 的混合物),碱石灰增重 8.8 g,则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的最简比为_____。
(反思):有同学提出将装置 A 与 B 对调也能测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你______“是 或否”)同意,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6.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 A 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 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 A 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 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由此得出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5.推断题- (共1题)
7.
如图所示,A、B、C、D、E、F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 与 B 发生的是 复分解反应,B 与 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 的化学式为_____; F 的化学式为_____
(2)若无色气体 D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无色气体 D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 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E 的化学式为_____; F 的化学式为_____
(2)若无色气体 D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无色气体 D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 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计算题- (共1题)
8.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97 | 3.94 | 5.91 |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7.单选题- (共13题)
10.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2:3 |
D.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
12.
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发生的反应有:C+2CuO
2Cu+CO2↑,C+ CuO
Cu+CO↑。现用 1.2g 木炭粉末还原 8.0g 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A.CO | B.CO2 | C.CO、CO2 | D.Cu、CO |
13.
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 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
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 | 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C.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15.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 B.铝 | C.石墨 | D.铜 |
16.
除杂是物质提纯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除杂(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 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
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④KNO3固体(NaCl 固体)——溶于适量热水中配成 KNO3的浓溶液,再降温结晶;
⑤铜片(表面的氧化铜)——用稀硫酸浸泡,再水洗、干燥;
⑥铁粉(氧化铁)——用稀盐酸浸泡,再过滤、水洗、干燥。
① 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
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④KNO3固体(NaCl 固体)——溶于适量热水中配成 KNO3的浓溶液,再降温结晶;
⑤铜片(表面的氧化铜)——用稀硫酸浸泡,再水洗、干燥;
⑥铁粉(氧化铁)——用稀盐酸浸泡,再过滤、水洗、干燥。
A.除⑥外 | B.除②④外 | C.除②⑥外 | D.全部 |
17.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 = 2的稀盐酸至过量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
19.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 ![]() |
B.NaOH溶液![]() ![]() |
C.![]() |
D.![]() ![]() |
21.
我市多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之一,我们更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下列环境问题与所 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臭氧层空洞——氧气 | B.雾霾——可吸入颗粒(PM2.5) |
C.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 D.酸雨——二氧化硫 |
8.填空题- (共2题)
22.
根据下列要求用恰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2)2 个硫酸根离子_____。(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1)2个氮原子_____。(2)2 个硫酸根离子_____。(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23.
为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城市公交近期投入了一批使用新能源的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理想的环保高能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生活中,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除铁锈的原理_____。

(1)写出理想的环保高能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生活中,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除铁锈的原理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