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H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 A、B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D 是一种固体单质,H 是蓝色沉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F 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②产生的 C 和 E 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任写一种)。

(1)A的化学式是______,F 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②产生的 C 和 E 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任写一种)。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兴趣小组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3.单选题- (共12题)
5.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 |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 |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 CO2、 CO等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 |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
8.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具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A.

B.

C.

D.

9.
下列实验中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
B.不需要加入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NaCl、HCl、 FeCl3四种溶液 |
C.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可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
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可以加水溶解 |
10.
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Fe、Cu | B.Cu、Ag | C.Cu | D.Ag |
11.
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 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A. 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 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3.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
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 |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
4.填空题- (共2题)
15.
化学微观世界精彩万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如下图A、B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若 A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②若 B 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11 b.10 c.9 d.8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①为预防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常食用乳制品、骨汤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__元素。
②新鲜牛奶的 pH 约为 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③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民俗,粽子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
④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____。
(1)如下图A、B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若 A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②若 B 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11 b.10 c.9 d.8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①为预防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常食用乳制品、骨汤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__元素。
②新鲜牛奶的 pH 约为 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③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民俗,粽子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
④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____。
16.
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
(4)当B中含有少量的 A,可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物质。
(5)t3℃时,若用 A、B 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 A_____B(填 “>”、“<”、“=”)。

(1)t3℃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3)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
(4)当B中含有少量的 A,可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物质。
(5)t3℃时,若用 A、B 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 A_____B(填 “>”、“<”、“=”)。
5.实验题- (共2题)
17.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B 装置的原因是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 B、G、H 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 G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B 装置的原因是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 B、G、H 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 G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
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为探究铁锈蚀的原因,分别取 3 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进行实验一时,采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将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
(2)大多数同学都观察到了实验一、实验二中铁钉无锈,实验三中铁钉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某同学却发现本组实验二中的铁钉表面出现了少量铁锈,经仔细检查后发现胶塞已塞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上用锈蚀的废铁可以回炉炼铁,其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

(1)进行实验一时,采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将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
(2)大多数同学都观察到了实验一、实验二中铁钉无锈,实验三中铁钉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某同学却发现本组实验二中的铁钉表面出现了少量铁锈,经仔细检查后发现胶塞已塞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上用锈蚀的废铁可以回炉炼铁,其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