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8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蒸馏水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如图1、2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_____的作用.
(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_____.
(4)如图3,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_____,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单选题(共8题)

3.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4.
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5.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6.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
7.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
A. B.     C.   D.
8.
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
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10.
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4.选择题(共3题)

11.如图,还剩下一个角没有量,∠1={#blank#}1{#/blank#}°.

12.

Did you enjoyed yourselves at the party yesterday?

13.As the saying {#blank#}1{#/blank#} (go), "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5.填空题(共1题)

14.
小江等一组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出了三种猜想,并根据猜想的内容进行了以下三个对比实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成功地探究了物质燃烧的条件.

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操作
提出猜想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_____
实验2
燃烧与_____有关
_____
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
燃烧与物质的_____有关
小木条先被点燃,小煤块需加热较长时间才发红
温度要达到_____
 

6.实验题(共4题)

15.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_________出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元素。
16.
为了探究燃烧条件,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

(1)与课本实验装置图1相比,这个实验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实验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图2试管中红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然后按下图所示A装置进行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为: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是_____________②水下的白磷_________;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8.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能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