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 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写出B点、E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为_________ 、_______ 。
(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填字母);
(4)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可以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5)完成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1) 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写出B点、E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为_________ 、_______ 。
(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填字母);
(4)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可以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
(5)完成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计算题- (共1题)
3.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需要水______mL.配制时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2)用配得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硫酸溶液反应,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象。

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 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为______。
③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④若8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恰好中和50g硫酸溶液,试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用配得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硫酸溶液反应,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象。

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 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为______。
③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④若8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恰好中和50g硫酸溶液,试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设计与实验)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I | ![]() | ![]() | 实验II | ![]() | ![]() |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5.单选题- (共15题)
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物质 | 甲 | Ca(OH)2 | CO2 | H2 | Fe |
乙 | Na2CO3 | NaOH | O2 | HCl | |
丙 | H2SO4 | CaCl2 | CuO | CuSO4 | |
丁 | BaCl2 | AgNO3 | HCl | NaOH |
A.A | B.B | C.C | D.D |
9.
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
11.
枯茗醛(化学式为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下列有关枯茗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枯茗醛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枯茗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C.枯茗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0:1 |
D.枯茗醛由10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12.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 碳原子结构不同 |
B |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
C |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 氧分子变小了 |
D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
A.A | B.B | C.C | D.D |
14.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 质 | 杂 质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NaOH溶液 | Ca(OH) 2溶液 | 先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再过滤 |
B | CO2气体 | CO气体 | 点燃 |
C | CaO固体 | CaCO3固体 | 加入适量的水,过滤 |
D | H 2 | 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A.A | B.B | C.C | D.D |
15.
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品 | 胃液 | 人体血液 | 肥皂水 | 洗涤剂 |
pH | 0.8﹣15 | 7.35﹣7.45 | 10.2 | 12.2 |
A.人体血液呈酸性 |
B.用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
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
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6.填空题- (共4题)
20.
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验证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写名称)。
③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______(填字母)。
A 蔗糖 B 氯化氢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钙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写名称)。
③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______(填字母)。
A 蔗糖 B 氯化氢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钙
21.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2)① 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C.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D.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3)甲、乙两个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pH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城市受酸雨的影响较严重
B.pH小于7的降雨称为酸雨
C.煤的大量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2)① 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A.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C.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D.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3)甲、乙两个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pH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城市受酸雨的影响较严重
B.pH小于7的降雨称为酸雨
C.煤的大量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22.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写粒子符号)构成的;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通常不采用降低海水温度的方法得到粗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3)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1g。
②过滤
③蒸发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④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3.3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若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为了除去这两种可溶性杂质,可将得到的精盐全部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蒸发 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过滤
(1)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写粒子符号)构成的;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通常不采用降低海水温度的方法得到粗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3)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溶解 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1g。
②过滤
③蒸发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④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3.3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若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为了除去这两种可溶性杂质,可将得到的精盐全部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蒸发 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过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