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下列括号中的分离方法运用得当的是
A. 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
B. 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
C. SiO2和CaCl2(溶解、过滤、蒸发)
D. Fe(OH)3胶体中的HCl(过滤)
A. 植物油和自来水(蒸馏)
B. 水溶液中的食盐和碘(分液)
C. SiO2和CaCl2(溶解、过滤、蒸发)
D. Fe(OH)3胶体中的HCl(过滤)
2.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元以上。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颁布了多项法规。以下各种物质哪种与酸雨的形成无关
A. SO2 B. CO2 C. NO2 D. NO
A. SO2 B. CO2 C. NO2 D. NO
2.选择题- (共3题)
4.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入对俄国作战并发表声明:“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结合史实对英国这段声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地区
②英国人加入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
③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了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
④英俄在争夺土耳其问题上诉诸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
①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地区
②英国人加入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
③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了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
④英俄在争夺土耳其问题上诉诸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
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3.实验题- (共2题)
6.
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反应方程式为:4HCl(浓)+MnO2
Cl2↑+MnCl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__________,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溶入水显酸性,且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室中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
(4)一次实验中,用浓盐酸80mL,其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跟Mn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了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试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__________,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溶入水显酸性,且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室中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
(4)一次实验中,用浓盐酸80mL,其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跟Mn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了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试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
7.
I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向罐内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实验现象: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