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硫酸氢钠( 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试剂是:NaHSO4溶液、BaCl2溶液、Fe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铜。
预测 | 预测的依据 |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①能够与含Ba2+的盐反应 | __________ | 取少量 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②能够与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③能够与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
2.综合题- (共2题)
2.
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CoO、Co2O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_________,Co2O3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 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____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_________,Co2O3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 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____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 矿石用量(g) | 硫酸用量(g) | Na2SO3用量(g) | 温度(℃) | 钻元素浸出率(%) |
1 | 85.71 | 12.62 | 0 | 85 | 56.39 |
2 | 85.71 | 6.31 | 0 | 85 | 49.98 |
3 | 85.71 | 6.31 | 0 | 65 | 43.33 |
4 | 85.71 | 6.31 | 0.43 | 65 | 73.95 |
5 | 85.71 | 6.31 | 0.86 | 65 | 74.77 |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3.
室温为25℃时,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__________。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 0 | 20 | 25 | 40 | 50 | 60 | 80 |
溶解度(g) | 69.2 | 74.5 | 76.4 | 81.8 | 85.5 | 89.4 | 98.0 |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_______g。
②将称取的CuCl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__________。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3.流程题- (共1题)
4.
氧化锌(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的研磨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5.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的一 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7题)
7.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 | 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硫能与氧气反应 |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
C | 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盐酸易挥发 |
D |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 小灯泡变亮 |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
A.A | B.B | C.C | D.D |
10.
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
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
D.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 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MgSO4(Na2SO4):溶解,过滤
A. 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 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MgSO4(Na2SO4):溶解,过滤
16.
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 B.Z>X>Y | C.X>Z>Y | D.Y>X>Z |
18.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
B. 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 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D.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

A. 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
B. 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 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D.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
19.
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21.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
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
6.填空题- (共1题)
23.
金属锰(Mn)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铁锰合金(锰钢)可用作大型体育场馆的网封架屋顶材料、铁轨、桥梁等。部分锰的化合物的颜色及溶解性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读作______________,广泛用作医药杀菌剂和防臭剂。
(2)将适当比例的铁矿石(Fe2O3)、软锰矿(MnO2)、焦炭混合加入高炉,通入热空气熔炼,可得到铁锰合金。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金属锰的过程:
①C + O2
CO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①MnSO4+2NaOH=Mn(OH)2↓+Na2SO4; ②2Mn(OH)2+O2=2MnO(OH)2 若向盛有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静置,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物质 | KMnO4 | MnO2 | MnSO4 | Mn(OH)2 | MnO(OH)2 |
颜色 | 暗紫色 | 黑色 | 白色 | 白色 | 棕色 |
溶解性 | 易溶 | 难溶 | 易溶 | 难溶 | 难溶 |
(1)KMnO4读作______________,广泛用作医药杀菌剂和防臭剂。
(2)将适当比例的铁矿石(Fe2O3)、软锰矿(MnO2)、焦炭混合加入高炉,通入热空气熔炼,可得到铁锰合金。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金属锰的过程:
①C + O2

(3)已知:①MnSO4+2NaOH=Mn(OH)2↓+Na2SO4; ②2Mn(OH)2+O2=2MnO(OH)2 若向盛有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静置,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4题)
2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A.


C.


25.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选用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_______(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_____________——>点燃。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_________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_________。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

(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选用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_______(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_____________——>点燃。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_________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_________。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
26.
下图是几项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2)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3)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_________,读出pH。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2)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3)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_________,读出pH。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2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