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__。
(拓展与应用) 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 内容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实验一 | ![]() | _____ | 化学方程式是: K2CO3+H2SO4=K2SO4+H2O+CO2↑ |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__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
实验二 | ![]() _____ |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 ![]() | |
实验三 | ![]()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__。
(拓展与应用) 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简答题- (共3题)
2.
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1)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温度的改变。稀释浓硫酸时,溶液的温度_____;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温度的改变。稀释浓硫酸时,溶液的温度_____;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请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
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 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H)>___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H)>___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4.
根据下图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

(1)P点的含义:在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____;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8题)
12.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
5.填空题- (共3题)
15.
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
(3)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
(3)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16.
某学校学生的午餐为米饭、炖牛肉、炒芹菜、油炸花生米等;餐具为竹制筷子、塑料饭盒。
(1)午餐中的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餐具是_____;
(3)午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___原理。
(1)午餐中的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餐具是_____;
(3)午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___原理。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