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_____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①A13+②A13+、Fe2+③A13+、Fe3+④Fe2+、Cu2+⑤A13+、Fe2+、Cu2+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_____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①A13+②A13+、Fe2+③A13+、Fe3+④Fe2+、Cu2+⑤A13+、Fe2+、Cu2+
3.
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溶液变红 | 溶液中含有_____(写离子符号) |
![]()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含有_____(写离子符号) |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4.单选题- (共10题)
5.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A. 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6.
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
B |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C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
D |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
A.A | B.B | C.C | D.D |
7.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37,n=1
B.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 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
D. 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A. m=37,n=1
B.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
C. 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
D. 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8.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 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 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 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 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 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 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9.
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B.

C.

D.

11.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
实验设计 | ![]() | ![]() | ![]() | ![]() |
A. A B. B C. C D. D
1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 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 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A. 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 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 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 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14.
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A. 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5.填空题- (共1题)
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氢气③氯气④明矾⑤小苏打⑥烧碱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_____;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_____;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①氮气②氢气③氯气④明矾⑤小苏打⑥烧碱
(1)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_____;
(2)填充探空气球的理想气体是_____;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