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蓝色沉淀。请计算: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2.
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2.推断题- (共1题)
3.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的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的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____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____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4.单选题- (共14题)
5.
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
B.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
C.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6.
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X=31 |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
D.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aO中的CaCO3 | 高温煅烧 |
B |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SO4 |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 鉴别羊毛线和尼龙线 | 灼烧后闻气味 |
D |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 |
A.A | B.B | C.C | D.D |
18.
能源是社会发展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
5.填空题- (共5题)
19.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_____________种氧化物。
②参加反应的A、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写出家庭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_____________种氧化物。
②参加反应的A、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写出家庭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
(1)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3)2H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3)2H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_______________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
(3)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Mn FeSO4溶液 B.Mn Fe MgSO4溶液 C. Mn Fe ZnSO4溶液

(1)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_______________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
(3)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Mn FeSO4溶液 B.Mn Fe MgSO4溶液 C. Mn Fe ZnSO4溶液
22.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Ⅰ所示,升温到t2℃后的现象如图Ⅱ所示。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甲烧杯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t1℃时,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______(填“>”“=”或“<”)乙。
(3)t2℃时,乙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4)若使t1℃时乙烧杯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除升温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1)甲烧杯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t1℃时,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______(填“>”“=”或“<”)乙。
(3)t2℃时,乙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4)若使t1℃时乙烧杯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除升温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3.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_________;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厨房中洗菜用的塑料盆、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便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3H8NO4Na)。谷氨酸钠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方。
(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_________;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厨房中洗菜用的塑料盆、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便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3H8NO4Na)。谷氨酸钠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方。
6.实验题- (共3题)
24.
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E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填“能”或“否”)。
(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E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填“能”或“否”)。
(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1)步骤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