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取某原煤样品 100g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用 32g10%的氢氧化钠溶 液恰好完全吸收(SO2+2NaOH= Na2SO3+H2O),请计算该煤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新型材料纳米级 Fe 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 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 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加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在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工艺流程中, 其作用是_____;
(2)纳米级 Fe 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在制得的纳米级 Fe 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 FeCl2杂质,为了出去样品 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_____、_____、烘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加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在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工艺流程中, 其作用是_____;
(2)纳米级 Fe 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在制得的纳米级 Fe 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 FeCl2杂质,为了出去样品 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_____、_____、烘干。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镁条与稀盐酸“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镁 条放入稀盐酸中,除了有气泡产生外,同时出现灰白色浑浊的异常现象。
(1)写出镁条与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浊物出现呢?
(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
(3)(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假设)甲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 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乙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丙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4)(实验设计2)
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__(选填“溶解”或“不溶解”),故乙同学猜想错误。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pH 变化情况如表: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结果探究得知,生成的而灰白色固体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1)写出镁条与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浊物出现呢?
(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
(3)(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假设)甲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 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乙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丙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4)(实验设计2)
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__(选填“溶解”或“不溶解”),故乙同学猜想错误。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pH 变化情况如表: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结果探究得知,生成的而灰白色固体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4.单选题- (共8题)
6.
2016 年 IUPAC 命名 117 号元素为 Ts(中文名“
”tian),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 在化学变化中能得到 1 个电子 | B.Ts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7 |
C.Ts 是非金属元素 | D.Ts 的质子数是 117 |
7.
丙烯酸(C3H4O2)是制造婴儿“纸尿裤”的原料,下面有关丙烯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
B.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 |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
9.
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 ![]() |
10.
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宮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68 | 3.73 | 7.3 | 13.4 |
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
B.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得到104g溶液 |
C.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
D.高氯酸钾的溶斛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12.
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山东,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
B.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5.填空题- (共1题)
13.
下图使用不同材质包装的可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包装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属于合金 的是_____,铝制品比较耐腐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铁盖表面刷漆可以防锈,其原理是_____,打开雪碧瓶盖, 有大量气泡逸出,原因是_________。

(1)图中所示包装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属于合金 的是_____,铝制品比较耐腐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铁盖表面刷漆可以防锈,其原理是_____,打开雪碧瓶盖, 有大量气泡逸出,原因是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4.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 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是_____(填装置序号);
(4)图中的 C、D、E 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所示的 F 装置代替,若用 F 装置进行排空气 法收集 CO2,CO2从 F 装置的___________(填”a”或“b”,下同)导管口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的 O2,可先在F 装置中装_________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 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是_____(填装置序号);
(4)图中的 C、D、E 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所示的 F 装置代替,若用 F 装置进行排空气 法收集 CO2,CO2从 F 装置的___________(填”a”或“b”,下同)导管口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的 O2,可先在F 装置中装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