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高纯氧化钙是用于电子工业的重要无机化工原料,用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制备高纯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 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
(4)冷却需在密闭和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制得的高纯氧化钙中会混有的两种杂质名称分别 是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 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
(4)冷却需在密闭和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制得的高纯氧化钙中会混有的两种杂质名称分别 是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纳米材料常常具有一些特殊性质,纳米铁粉在隐形材料喷涂方面有着球形铁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领域,某化学小组通过动手实验制备纳米铁粉。
(查阅资料)
(1)用硫酸亚铁、草酸(H2C2O4)两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草酸亚铁(FeC2O4)。
常温下,草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小。
(2)焙烧草酸亚铁: FeC2O4
Fe+2CO2↑。
(3)纳米铁粉在空气容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铁。
(实验步骤)

(1)草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如图1
①若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略呈黄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硫酸亚铁与草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分离所得固体沉淀物,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
④用冰水洗涤固体沉淀物到 pH =7为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铁粉的制备如图2
将一根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烧制成如图2所示形状,向其中加入黄色草酸亚铁晶体.当草酸亚铁粉末受热完全变黑,立即将管口部分放在火焰烧熔封闭,这样便得到了高纯度的纳米铁粉。
①分解草酸亚铁的实验中所产生的CO2对于该实验步骤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指导老师提醒同学们应准确把握玻璃管的烧熔封闭时间.你认为烧熔过早、过晚的后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用硫酸亚铁、草酸(H2C2O4)两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草酸亚铁(FeC2O4)。
常温下,草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小。
(2)焙烧草酸亚铁: FeC2O4

(3)纳米铁粉在空气容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铁。
(实验步骤)

(1)草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如图1
①若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略呈黄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硫酸亚铁与草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分离所得固体沉淀物,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
④用冰水洗涤固体沉淀物到 pH =7为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铁粉的制备如图2
将一根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烧制成如图2所示形状,向其中加入黄色草酸亚铁晶体.当草酸亚铁粉末受热完全变黑,立即将管口部分放在火焰烧熔封闭,这样便得到了高纯度的纳米铁粉。
①分解草酸亚铁的实验中所产生的CO2对于该实验步骤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指导老师提醒同学们应准确把握玻璃管的烧熔封闭时间.你认为烧熔过早、过晚的后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共2题)
3.
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 = 1~5的整数)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查阅资料)(1) MgCO3·nH2O微溶于水;
(2) MgCO3·nH2O在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 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I.合成碳酸镁晶须
步骤:①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1)步骤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________,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
II.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
(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A装置中加热(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7)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D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加热边通入N2,此时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1,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值, n=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否则测得n值会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

(方案二)
称量1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3)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 g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g,则n值为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4)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写出过程)。
(查阅资料)(1) MgCO3·nH2O微溶于水;
(2) MgCO3·nH2O在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 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I.合成碳酸镁晶须
步骤:①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1)步骤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________,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
II.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
(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A装置中加热(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7)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D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加热边通入N2,此时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1,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值, n=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否则测得n值会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

(方案二)
称量1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3)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 g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g,则n值为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4)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写出过程)。
4.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仪器①名称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和水按照体积比为1︰10配制该实验所需的稀硫酸,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保留到0.1%)。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浓硫酸
(3)装置B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源源同学从装置B得到启发,又用一支底部有一个小洞的试管和矿泉水瓶组合成装置C(夹持仪器都略去),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则C与B相比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用装置B或C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用装置D探究CO2的部分性质,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浓H2SO4 ②浓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1)图A中仪器①名称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和水按照体积比为1︰10配制该实验所需的稀硫酸,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保留到0.1%)。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浓硫酸
(3)装置B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源源同学从装置B得到启发,又用一支底部有一个小洞的试管和矿泉水瓶组合成装置C(夹持仪器都略去),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则C与B相比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用装置B或C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用装置D探究CO2的部分性质,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浓H2SO4 ②浓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4.单选题- (共14题)
6.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B.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
D.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7.
2018.4月国家药监部门查处了一批利用废旧皮革加工药用胶囊的不法厂家。这种方法生产的胶囊重金属元素铬严重超标,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右图是铬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铬原子中含24个质子 | B.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 |
C.铬属于非金属元素 | D.化学科学对人类来说是过大于功 |
9.
2017年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超市馒头这样出炉: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已知甜蜜素的化学式为C6H12NNaO3S,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该化合物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每个甜蜜素分子是由24个原子构成的
D. 甜蜜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该化合物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每个甜蜜素分子是由24个原子构成的
D. 甜蜜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内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滴 |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生成黑色粉末 |
D.向少量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
12.
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
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
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仅发生2AgNO3+Mg=Mg(NO3)2+2Ag反应 |
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活动性强 |
13.
小程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信息归纳成有趣的“三要点”,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去油污的方法有三种:用汽油擦洗、用洗涤剂清洗、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 |
B.能提供热能的营养素有三种:蛋白质、油脂、糖类 |
C.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
D.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包括三类: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
14.
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 ℃、900 ℃和1000 ℃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
B.实验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
C.由图可知,900℃煅烧所得 CaO 活性最高 |
D.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煅烧的时间相同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u(CuO) | 足量稀硫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MnO2( KCl) | 水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NaCl(MgCl2) | 过量NaOH溶液 | 过滤、蒸发结晶 |
D | CO2(CO) | 足量O2 | 点燃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不变红 |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 |
B |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
C |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 红色褪去 |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D |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 试管内液 面上升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
A.A | B.B | C.C | D.D |
5.多选题- (共3题)
19.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不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
B.图②表示向等质量的锌、铁粉末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
C.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20.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
C.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质量:甲>乙 |
21.
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副产品十水碳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②Cl2+H2O==HCl+HClO;
③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②Cl2+H2O==HCl+HClO;
③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素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流失 |
B.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
C.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
D.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利用率最佳,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 :80 |
6.填空题- (共2题)
2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铁原子__________; ②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③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④镁离子__________。
(2)用字母序号填空:a.活性炭 b.生石灰 c.干冰 d.葡萄糖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②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___;③可以用来吸附色素等物质的是_______;④可用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 ②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③用少量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迹”__________;④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同时生成氢气和氯气(Cl2)_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铁原子__________; ②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③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④镁离子__________。
(2)用字母序号填空:a.活性炭 b.生石灰 c.干冰 d.葡萄糖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②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___;③可以用来吸附色素等物质的是_______;④可用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 ②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③用少量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迹”__________;④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同时生成氢气和氯气(Cl2)_________。
2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土资源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
①下列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H4 b.SO2 c.CO2 d.NO2
②下列处理方法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
a.用氨水处理废水中的硫酸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用铁粉从废水中的硫酸铜中回收铜 d.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③下列做法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是_______。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b. 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c.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d.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保障。
①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饼干中常添加碳酸钙,目的是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____(填字母序号);
a.甲状腺疾病 b.贫血病 c.骨质疏松,佝偻病 d.智力低下,侏儒症
③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碳晶地暖环保、节能、安全,其构造如图所示。

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挤塑板和_______。
④为减轻大气污染,我市已经在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识是______(填字母)。

(3)创新发展材料技术科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石墨烯(见下图)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里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_________性。

②LiMn2O4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可通过MnO2与Li2CO3煅烧制备,同时还生成CO2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土资源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
①下列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H4 b.SO2 c.CO2 d.NO2
②下列处理方法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
a.用氨水处理废水中的硫酸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用铁粉从废水中的硫酸铜中回收铜 d.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③下列做法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是_______。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b. 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c.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d.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保障。
①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饼干中常添加碳酸钙,目的是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____(填字母序号);
a.甲状腺疾病 b.贫血病 c.骨质疏松,佝偻病 d.智力低下,侏儒症
③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碳晶地暖环保、节能、安全,其构造如图所示。

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挤塑板和_______。
④为减轻大气污染,我市已经在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识是______(填字母)。

(3)创新发展材料技术科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石墨烯(见下图)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里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_________性。

②LiMn2O4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可通过MnO2与Li2CO3煅烧制备,同时还生成CO2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