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可燃性气体X可能含有H、C、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X(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分析推断:
(1)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且X 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 只能是纯净物B. 只能是混合物C. 既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分析推断:
(1)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则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且X 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 只能是纯净物B. 只能是混合物C. 既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
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往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即认为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亮同学却有疑问。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1)溶液中,NaHCO3和NaOH要反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1) 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 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1) 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
A 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 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3)2
C 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3 D 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 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_____(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_____(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_________成立。
(总结反思)
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 一定没发生 B 一定发生了 C 不一定没发生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1)溶液中,NaHCO3和NaOH要反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1) 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 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Cl- | CO32- | HCO3-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Ba2+ | 溶 | 溶 | 不 | 溶 |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往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2 | 往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3 | 将实验1和实验2所得的溶液混合 | 有沉淀产生 |
(解释与结论)(1) 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
A 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 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3)2
C 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3 D 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 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_____(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_____(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_________成立。
(总结反思)
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 一定没发生 B 一定发生了 C 不一定没发生
2.简答题- (共1题)
3.
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1)如图是碘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___ ;

(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氯原子和碘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1)如图是碘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___ ;

(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硫酸铵肥料混入了少量生石灰后,因生成的NH3全部逸出,导致损失了部分氮(生石灰已作用完全) ,取质量均为10克的该肥料两份进行实验:
①将一份干燥,除去水分后测得质量为9.9克;
②将另一份与足量生石灰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测得干燥管和管内物质的总质量比通入气体前增加了1.18克。
提示:1. (NH4)2SO4+CaO
CaSO4+H2O+2NH3↑(肥料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2.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作氨气的干燥剂
(1)实验②产生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肥料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①将一份干燥,除去水分后测得质量为9.9克;
②将另一份与足量生石灰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测得干燥管和管内物质的总质量比通入气体前增加了1.18克。
提示:1. (NH4)2SO4+CaO

2.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作氨气的干燥剂
(1)实验②产生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肥料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5.
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 物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 ;
(2) 步骤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Ⅰ、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物体A的成分有___________ ;
(2) 步骤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Ⅰ、Ⅱ共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若往溶液D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8题)
6.
正确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学好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B.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 |
C.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
D.化学反应通常只在化学实验室或工厂里面进行 |
7.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将铁与稀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
B.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
C.“洒滴香水满屋香” 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克水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六大营养素基本都是有机物 |
B.可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它们的结构相同、性质相同 |
D.常温,某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 |
10.
下面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活性炭放于硬水中降低水的硬度 |
B.将适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
C.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不溶物 |
D.将适量小苏打加入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除去硫酸 |
11.
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对应的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A. a对应的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12.
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生活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用水清洗后仍可食用 |
B.烹调食物时,不能用工业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
C.为延长食用海产品保鲜时间,用甲醛水溶液浸泡, |
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可以大量摄入富含硒的食品 |
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面做法和措施符合这一发展观念的是( )
A.为保护地表水资源,将工厂废水注入地下 |
B.为防止工厂废气影响人体健康,可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 |
C.将农村的秸秆垃圾等集中在本地焚烧处置,都扩散到外地 |
D.植树造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
6.填空题- (共1题)
14.
用化学式填空(要求:化学式中的元素种类和化合价,都限于下表所列)
①金属氧化物 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多个氧原子的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③酸________ ;④碱________ ;⑤盐 ________ ;
元素名称 | 氢 | 硫 | 氧 | 钙 |
化合价 | +1 | +6 | -2 | +2 |
①金属氧化物 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多个氧原子的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③酸________ ;④碱________ ;⑤盐 ________ ;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