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 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_____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_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 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_____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_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工业上为提高煤的综合利用,可采用用下列流程;

(1)在加压条件下,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最终可制得一种含氯元素的氮肥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一种水溶液显碱性的盐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流程中CO与H2转化为C8H16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加压条件下,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最终可制得一种含氯元素的氮肥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一种水溶液显碱性的盐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流程中CO与H2转化为C8H16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5.综合题- (共1题)
5.
化学就在我们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右图是一款新型的自行车的示意图。所标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如有多项,只需选填一项,下同);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 。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
(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_______元素(填一种金属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丝__________________。

(1)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右图是一款新型的自行车的示意图。所标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如有多项,只需选填一项,下同);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 。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
(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_______元素(填一种金属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丝____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9题)
8.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
11.
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 B.+2 | C.+3 | D.+4 |
14.
下列鉴别物质方法不可行的是( )
| 鉴别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CO2和N2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
B | 硬水和软水 | 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C | BaCl2固体和BaSO4固体 | 加水,观察两种固体的溶解情况 |
D | (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 |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溶溶解度:a=b>c |
B.随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
C.t3℃℃时,将30克a加入50克水中可以得到80克溶液 |
D.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22.
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 |
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 |
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
7.填空题- (共1题)
25.
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注意按示例要求书写大小写。示例:
(1)锌元素:____________
(2)2个氢离子:____________
(3)硝酸钠:____________
(4)一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

(1)锌元素:____________
(2)2个氢离子:____________
(3)硝酸钠:____________
(4)一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