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53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7

1.计算题(共1题)

1.
钙片的标签如图所示,且钙片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小东取10片钙片放入盛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东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的质量/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反应前:烧杯+盐酸
22
22
22
22
10片钙片
8
8
8
8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6.7
26.5
26.9
26.7
 
(1)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2)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合理。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改进)(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_____。
(2)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
反应前玻璃管内
反应前注射器内
反应后注射器内
40
30
18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实验结论)(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2)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燃烧后的产物_____。
3.
利用溶液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
②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中_____具有还原性。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本实验还应在装置_____之间添加装置 E。
④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
⑤从微观角度分析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流程题(共1题)

4.
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图:

(1)在步骤②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_____,由步骤③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过多的药剂之一;
(2)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石蜡B.磷C.铁丝D.木炭
6.
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海水晒盐B.用干冰人工降雨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做燃料D.利用风力发电
7.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8.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不能再分;
②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A.②③B.①③⑤C.②④D.②⑤
9.
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10.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1.
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容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B.铁的原子序数为55.85
C.铝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3O2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12.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B.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13.
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用途不一致的是(  )
A.生石灰CaO做干燥剂
B.纯碱NaOH治疗胃酸过多
C.水银Hg制温度计
D.干冰CO2人工降雨
14.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 有还原性B.CO 有毒性
C.CO 有可燃性D.产物有 CO2
15.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6.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制备Cu(OH)2将CuSO4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17.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18.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加固体药品
C.过滤D.加热液体

5.选择题(共2题)

19.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长江横向经济带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同时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将形成开放新局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下列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有积极影响的是(  )

6.填空题(共2题)

21.
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____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_____
22.
酸雨对我们生产、生活危害较大,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不恰当所引起。酸雨pH______5.6(填“>”、“<”或“=”),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请完成化学方程式:SO2+2NaOH===_________+H2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