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507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7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科普阅读理解〗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新鲜的水果人人爱,但关于水果保鲜有很多传闻,现从科学角度对传闻进行解读。
传闻1:给橙子打蜡
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胁,往橙子上喷液态石蜡是对付霉菌的有效方法,虽然用在食品工业方面比较奇怪,但是对橙子非常适合。橙子外皮一般不作食用,石蜡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不大量摄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传闻2:给荔枝泡药水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是保质期较短的季节性水果。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鲜剂是柠檬酸和冰盐水,前者能够减少荔枝外壳表面的真菌,并让果皮处于微酸环境中,延缓其变色;后者是用低温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起到保鲜、延长贮藏时间的作用。这样浸泡过的荔枝保质期可延长至7~15天。
传闻3:香蕉是催熟的
乙烯(C2H4)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很少的乙烯就能让香蕉迅速成熟,而成熟中的香蕉又会不断地产生乙烯,因此熟香蕉的贮藏期很短,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为延长香蕉的保存时间,控制乙烯的浓度,国际通行做法如下图所示。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3-2014)》,合理使用乙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人认为乙烯是一种激素,吃了用它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为“植物外源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它和动物激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作用机理也不同,对人体并不会起作用。
《标准》中部分水果的乙烯最大残留量
食品
苹果
香蕉
猕猴桃
哈密瓜
葡萄
蓝莓
最大残留量(mg/kg)
5
2
2
1
1
20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水果已有心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果变色腐烂发生了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荔枝保鲜剂中柠檬酸的作用是_______。
(3)按照国家标准,猕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残留量为______ mg/kg。
(4)香蕉采摘后,维持低温、充入CO2和使用高锰酸钾,会使乙烯的浓度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
(5)下列有关水果保鲜及食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蜡能延长橙子的保质期
B.温度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C.儿童性早熟跟食用催熟香蕉等水果有关
D.合规使用化学方法水果保鲜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2.流程题(共1题)

2.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在发动机内的高温条件下,氮气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污染物NO,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_____________;
(2)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
(3)尿素[CO(NH2)2]溶液热分解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O(NH2)2 + H2O 2NH3↑+ CO2
若消耗60 g尿素,可以产生NH3的质量为________g。
(4)从SCR催化转换器中排出的气体中有N2。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SCR催化转换器可能将NH3和NO2转化为N2
B.无污染的排出气中只有N2
C.进入SCR催化转换器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2

3.简答题(共1题)

3.
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溶液是稀盐酸,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所用的金属可能是______。
A.MgB.ZnC.CuD.Ag
(2)若溶液是CuSO4溶液,金属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魔术时发现,若向某种红色饮料中加碱和亚甲基蓝(一种化学试剂),混合振荡后,饮料先变成蓝绿色,静置后逐渐变成黄绿色。
(提出问题)加碱和亚甲基蓝后,红色饮料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查阅资料)
ⅰ.该饮料含有天然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ⅱ.亚甲基蓝呈蓝色,溶于水可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 初步探究饮料变色的原因。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酸碱性________影响饮料的颜色(填“会”或“不会”)。
(2)小组同学认为“加入亚甲基蓝不是饮料变蓝绿色的唯一原因”,依据的现象是_____。
(3)综合实验1猜想“红色饮料变蓝绿色与亚甲基蓝有关”,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2 进一步探究静置一段时间后饮料颜色变化的原因。

(4)由实验2-1可以推断,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导致饮料静置后变黄绿色,理由是_______。
(5)小组同学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化学魔术中红色饮料发生颜色变化的过程与________有关。

5.单选题(共11题)

5.
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6.
下列化学式能正确表示物质组成的是
A.氯化铜—CUCl2B.硫酸锌—ZnSO4
C.氧化铁—Fe3O4D.碳酸钾—KCO3
7.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锈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液氮用作制冷剂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
9.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观察颜色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滴加澄清石灰水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10.
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果粒橙B.牛奶C.豆浆D.蔗糖水
11.
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60
溶解度/g
KCl
33
38
45
KNO3
31
64
110
 
A.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 g KCl
B.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C.KNO3的溶解度始终大于KCl
D.60℃时,某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   
12.
下列物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NaClB.NaOHC.NaHCO3D.Ca(OH)2
13.
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直接用手抓取药品B.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时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物质
14.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A.NaB.ZnC.MgD.Ca
15.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AB.BC.CD.D

6.填空题(共4题)

16.
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都是来自天然矿石,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
(2)赭石还可以用于炼铁。其主要成分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孔雀石有可能用于炼铜
B. HgS中S和Hg元素的质量比为32:201
C. 上述天然矿石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
17.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下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1”或“2”)。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潜水时需要氧气,说明氧气能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8.
汉语中很多成语都与化学有关。
(1)“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该方法能阻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性。
19.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20.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中,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___。
21.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步骤③的名称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