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碳酸钠样品混有氯化钠,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林进行了如下实验。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然后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稀盐酸质量/g | 100 | 100 | 100 |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g | 5 | 10 | 15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 | m | 107.8 | 112.3 |
(1)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
2.综合题- (共3题)
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_。
(2)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
(3)若选择B、F作为气体的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_。
(2)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
(3)若选择B、F作为气体的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
(2)若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法转变为软水;在软水中加入糖块,一会儿糖“消失”了,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此现象:_______。
(3)通电分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变为__能;图1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应是__(填图2中字母)。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填字母)。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的间隔。
(5)厨房垃圾有:①菜叶②废纸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有__(填序号)。
(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
(2)若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法转变为软水;在软水中加入糖块,一会儿糖“消失”了,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此现象:_______。
(3)通电分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变为__能;图1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应是__(填图2中字母)。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填字母)。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的间隔。
(5)厨房垃圾有:①菜叶②废纸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有__(填序号)。
4.
下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
(1)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时,将5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揽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g。
(3)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_℃之间应出现交点。
(4)氯化钠固体混有少量碳酸钠时,提纯氯化钠可用__方法。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49.6 |
(1)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40℃时,将5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揽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g。
(3)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__℃之间应出现交点。
(4)氯化钠固体混有少量碳酸钠时,提纯氯化钠可用__方法。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某兴趣小组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和_______(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Ca(OH)2;猜想二:Na2CO3;猜想三:Ca(OH)2和Na2CO3;
大家都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3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如下: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三得出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_________。有些同学往实验一中滴加稀盐酸后,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对此深感疑惑,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和_______(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Ca(OH)2;猜想二:Na2CO3;猜想三:Ca(OH)2和Na2CO3;
大家都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3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实验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二正确 |
实验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二正确 |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三得出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_________。有些同学往实验一中滴加稀盐酸后,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对此深感疑惑,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4.推断题- (共1题)
6.
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无机物),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与碱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A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
(2)D的化学式是_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反应;
A→F:________________。
(1)物质A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
(2)D的化学式是_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反应;
A→F:__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7.
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图:

(1)在步骤②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_____,由步骤③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过多的药剂之一;
(2)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在步骤②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_____,由步骤③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过多的药剂之一;
(2)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单选题- (共14题)
9.
如图是盐酸溶液与镁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Cl﹣和Mg2+ |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和H+反应,生成H2和Mg2+ |
D.硫酸溶液与镁恰好完全反应的实质与该反应相同 |
11.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 |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
C.雾霾天气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
D.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
12.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B.铜片投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D.把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盖子打开后,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
1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铜粉(铁粉)﹣﹣用磁铁吸引 |
B.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硫酸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硫酸 |
D.碳酸钙(氯化钙)﹣﹣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15.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
17.
下列有关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有关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后,溶液的pH增大 |
C.用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pH为3.4 |
D.用NaOH改良pH小于7的土壤,有利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
7.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