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计算题- (共1题)
3.
某工厂化验室用稀硫酸处理造纸厂产生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水.现称取废水样品80g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98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1)氢氧化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1)氢氧化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如表实验:
(1)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步骤1 | 取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步骤2 |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1)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4.单选题- (共9题)
7.
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森林发生火灾时,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
B.糖类、蛋白质、水、维生素、甲醛和硝酸铅,它们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
C.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
D.为了节省能源,冬天烤炭火时紧闭门窗 |
9.
在以下的叙述中,你认识不正确的是()
A.KNO3既是盐又是复合肥 |
B.酸具有通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H+ |
C.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
10.
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中,不能区分开来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
B.用洁净的铁丝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C.用观察法辨认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 |
D.用盐酸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
11.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丙>乙>丁>甲 |
B.丁>乙>丙>甲 |
C.甲>乙>丙>丁 |
D.乙>甲>丁>丙 |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
B.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需要密封保存 |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D.盐酸、氯化钠等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阴、阳离子 |
5.填空题- (共5题)
14.
(1)“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______元素;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______元素;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15.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x=______;
(2)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
(3)该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x=______;
(2)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
(3)该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7.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有 ;
(2)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a点的含义是 。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有 ;
(2)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a点的含义是 。
18.
实验室有A、B两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A、B两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 B(填“大于”或“小于”)。要测定A、B溶液的酸碱度,其做法是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