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G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G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① 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 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F互为同系物。
(1)(CH3)2C=CH2,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数最多为_____。D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 组峰。
(6)模仿由苯乙烯合成F的方法,写出由丙烯制取
的合成路线:_______。

己知:① 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 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F互为同系物。
(1)(CH3)2C=CH2,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数最多为_____。D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 组峰。
(6)模仿由苯乙烯合成F的方法,写出由丙烯制取

2.综合题- (共2题)
2.
钒和镍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合金材料。
(1)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中排布时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能级的原子轨道有________个仲展方向。
(2)VO2+与
可形成配合物。
中,三种非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镍形成的[Ni(NH3)6]2+、[Ni(CN)4]2-中,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_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La-Ni合金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储氢后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合金中,1个L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La原子数目为_______。
②含有1mol Ni原子的合金中储存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1)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中排布时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能级的原子轨道有________个仲展方向。
(2)VO2+与


(3)镍形成的[Ni(NH3)6]2+、[Ni(CN)4]2-中,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_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La-Ni合金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储氢后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合金中,1个L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La原子数目为_______。
②含有1mol Ni原子的合金中储存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
利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的一种制备流程图如下: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①若溶液A中滴加稀H2SO4过量,会溶解产生的Zn(OH)2,可改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由Zn(OH)2灼烧制ZnO前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加人NaC1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①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通入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溶液B中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溶液B中含有Fe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①若溶液A中滴加稀H2SO4过量,会溶解产生的Zn(OH)2,可改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由Zn(OH)2灼烧制ZnO前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加人NaC1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①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通入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溶液B中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溶液B中含有Fe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2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4×6.02×1023 |
C.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当电流汁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则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
D.向盛有2mL饱和H2S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滴浓度均为0.1mol/L的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有CuS生成而无ZnS生成,则Ksp(CuS)<Ksp(ZnS) |
5.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的焰火的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
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
C.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
D.大力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SO2、NO2的排放 |
4.选择题- (共1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口号
5.多选题- (共1题)
7.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 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非金属性:Cl>Si |
B |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 KCl溶液具有碱性 |
C | 在CUSO4溶液中滴加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某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可能不含SO42- |
A.A | B.B | C.C | D.D |
6.实验题- (共2题)
8.
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 2KMnO4
+KOH+2MnO2↓+H2O
+ HCl
+KCl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100 ℃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⑴实验室中实现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⑵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⑶在操作Ⅲ中,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图2所示抽滤完毕,应先断开_____之间的橡皮管。
⑷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100 ℃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⑴实验室中实现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⑵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⑶在操作Ⅲ中,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图2所示抽滤完毕,应先断开_____之间的橡皮管。
⑷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
9.
实验室用NaClO3与Na2SO3制取ClO2气体,再由ClO2在强碱性条件下与过量的H2O2反应制得漂白剂NaClO2(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3·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
(Ⅱ)30 % H2O2超过40℃时会完全分解;
(Ⅲ)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A发生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①装置B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B装置需进行温度控制不超过40℃,在不改变NaOH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3)请补充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在55 ℃时蒸发结晶;②_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__;得到成品。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证明实验后装置B所得混合溶液中的NaCl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可供选用的试剂:稀H2SO4、FeCl2溶液、KSCN溶液)

已知:
(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3·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
(Ⅱ)30 % H2O2超过40℃时会完全分解;
(Ⅲ)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A发生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①装置B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B装置需进行温度控制不超过40℃,在不改变NaOH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3)请补充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在55 ℃时蒸发结晶;②_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__;得到成品。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证明实验后装置B所得混合溶液中的NaCl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可供选用的试剂:稀H2SO4、FeCl2溶液、KSCN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