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4题)
1.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 D.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质量/g | 8 | 32 | 5 | 4 |
反应后物质质量/g | 16 | 4 | x | 24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 D.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音tā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化羰由两种元素组成 | B.1个COS分子由l个CO分子和1个S原子构成 |
C.硫化羰相对分子质量为60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选试剂 |
A | CaO(CaCO3) | 稀盐酸 |
B | CO2(CO) | 点燃 |
C | CuO(Cu) | 加热 |
D | Cu(Fe) | ____________ |
2.推断题- (共1题)
5.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3题)
6.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7.
(1)生铁和钢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________形成80 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________形成80 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单选题- (共10题)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 |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C.向H2S04和CuS0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13.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食物 | 葡萄汁 | 苹果汁 | 牛奶 | 鸡蛋清 |
pH | 3.5~4.5 | 2.9~3.3 | 6.3~6.6 | 7.6~8.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 B.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
C.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
14.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
B.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 |
C.炒菜时油锅起火时,应立即用锅盖盖住 |
D.霉变的大米煮熟用来喂猪 |
16.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2题)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_______; (2)乙醇的化学式 ________;
(3)3个金原子 ______;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H3+)。一个H3+时中含有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电子。
(1)2个铵根离子_______; (2)乙醇的化学式 ________;
(3)3个金原子 ______;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H3+)。一个H3+时中含有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电子。
7.实验题- (共3题)
22.
下图是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请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② ___________。
(2)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____(填字母)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3)以下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氧气。

请你写出上图中物质X的名称_________,实验室用该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1)请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② ___________。
(2)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____(填字母)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3)以下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氧气。

请你写出上图中物质X的名称_________,实验室用该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2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铁丝绕在火柴梗上的原因是_____;
(2)B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 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小”或“偏大”)。


(1)A实验中,铁丝绕在火柴梗上的原因是_____;
(2)B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 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小”或“偏大”)。
24.
某化学研究小组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该研究小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小明、小雨、小华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小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验证)
(反思与交流)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小明、小雨、小华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小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①取少量待测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__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
②取少量待测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 有________ | 猜想___________成立 |
(反思与交流)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4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