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NH3+CO2+H2O═NH4HCO3①
NaCl+NH4HCO3═NaHCO3↓+NH4Cl ②
x NaHCO3
Na2CO3+CO2↑+H2O ③
已知NaCl、NaHC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反应③中的化学计量数x=_____。
(4)20℃时,反应②中的生成物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填化学式)
(5)20℃时,将NaCl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20g水,再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对于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NH3+CO2+H2O═NH4HCO3①
NaCl+NH4HCO3═NaHCO3↓+NH4Cl ②
x NaHCO3

已知NaCl、NaHC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反应③中的化学计量数x=_____。
(4)20℃时,反应②中的生成物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填化学式)
(5)20℃时,将NaCl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20g水,再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对于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2.计算题- (共1题)
2.
氧化钴(CoO)溶于盐酸可得到粉红色的氯化钴(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如图是粉红色的六水氯化钴晶体(CoCl2•6H2O)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已知:①CoCl2•6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oCl2和6个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②CoCl2•6H2O受热分解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l2•6H2O
CoCl2+6H2O。
请回答:
(1)CoCl2的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求物质A(CoCl2•xH2O)中的x值。
已知:①CoCl2•6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oCl2和6个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②CoCl2•6H2O受热分解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l2•6H2O

请回答:
(1)CoCl2的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求物质A(CoCl2•xH2O)中的x值。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是什么y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
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B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1)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推知猜想1一定不正确,该溶液已_____(选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2)写出乙同学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评价反思)
(3)_____同学(选填“甲”或“乙”)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_。
(提出问题)该溶液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是什么y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
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B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1)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推知猜想1一定不正确,该溶液已_____(选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2)写出乙同学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评价反思)
(3)_____同学(选填“甲”或“乙”)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5.
工业上制取尿素的主要反应原理是:CO2+2NH3
CO(NH2)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
B.尿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
C.尿素中碳、氧、氮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 |
D.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22:17 |
8.
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
D.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
11.
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若盐为BaCl2的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B.若碱为NaOH的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
C.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 |
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多 |
5.填空题- (共1题)
14.
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3)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____铜(填“>”、“<”或“=”)。

(1)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3)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____铜(填“>”、“<”或“=”)。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