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40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9/5

1.简答题(共4题)

1.
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一定含___________元素。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工业制取单晶硅的反应为:2Mg + SiO2Si + 2Mg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
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乙醇(C2H5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___。
(4))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南宁市地铁1号、2号线已经开通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地铁的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M________N(填“=”、“<”或“>”);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2.计算题(共1题)

5.
食用小苏打含有NaHCO3外还含有少量NaCl。为了测定某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104.4g溶液,再向其中滴加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3.1%的不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计算: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该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题(共1题)

6.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物质含Na元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F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7.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_________
杂质已除去
方案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方案三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___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应考虑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要适量。

5.单选题(共19题)

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果汁B.切西瓜C.拉钢筋D.酿米酒
9.
如图中的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
A.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10.
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BaCl2  NaCl  CuSO4  NaOHB.Na2CO3  CaCl2  HCl  K2CO3
C.Na2CO3  KCl  CaCl2  H2SO4D.Na2CO3  BaCl2  HCl  K2SO4
11.
如图为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2.
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发现了超级金属“铼”,铼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单晶叶片的关键金属,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名称为铼B.元素称号为Re
C.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D.原子序数为75
13.
在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B.+4C.+5D.+6
14.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N2中少量的H2
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
D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A.AB.BC.CD.D
16.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是碳的化合物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成CO
17.
把X、Y、Z三种光亮的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盐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无变化;再把X插入Z的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Z>X>YB.Z>Y>XC.X>Y>ZD.X>Z>Y
1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9.
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
A.苛性钠B.纯碱C.火碱D.烧碱
20.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21.
如图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固体粉末B.测溶液的pHC.读液体体积D.熄灭酒精灯
22.
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牙膏
桔子汁
厕所清洁剂
鸡蛋清
pH
9
3
1
8
 
A.牙膏B.桔子汁C.厕所清洁剂D.鸡蛋清
23.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禁止燃放鞭炮B.使用清洁能源C.乘坐公交出行D.将废电池填埋
24.
某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B. 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糖类由C、N、O三种元素组成    D. 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25.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
26.
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D.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6.选择题(共2题)

27.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28.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7.填空题(共2题)

2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原子__________;
(2)磷元素_____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30.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氩气 ②硝酸钾 ③肥皂水 ④钛合金 ⑤氧化钙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_;   (4)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
(5)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__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31.
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