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一定含___________元素。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工业制取单晶硅的反应为:2Mg + SiO2

(4)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___。
(4))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M________N(填“=”、“<”或“>”);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2.计算题- (共1题)
请计算: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该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题- (共1题)

(1)A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F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____________ | 杂质已除去 |
方案二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杂质已除去 |
方案三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杂质已除去 |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___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应考虑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要适量。
5.单选题- (共19题)

A.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
C.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A.BaCl2 NaCl CuSO4 NaOH | B.Na2CO3 CaCl2 HCl K2CO3 |
C.Na2CO3 KCl CaCl2 H2SO4 | D.Na2CO3 BaCl2 HCl K2SO4 |

A.元素名称为铼 | B.元素称号为Re |
C.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 D.原子序数为75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 |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C | 除去N2中少量的H2 | 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 |
D | 稀释浓硫酸 | 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A.A | B.B | C.C | D.D |
A.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
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C.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是碳的化合物 |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成CO |
A.Z>X>Y | B.Z>Y>X | C.X>Y>Z | D.X>Z>Y |
A.禁止燃放鞭炮 | B.使用清洁能源 | C.乘坐公交出行 | D.将废电池填埋 |
A. 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B. 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糖类由C、N、O三种元素组成 D. 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6.选择题- (共2题)
56+37﹣80+16= | 31.5+5= | 12﹣1.1= | 1.2×0.2= |
2.87÷0.7= | 1÷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30÷50= | 0× {#mathml#}{#/mathml#} = |
25×8=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56+37﹣80+16= | 31.5+5= | 12﹣1.1= | 1.2×0.2= |
2.87÷0.7= | 1÷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30÷50= | 0× {#mathml#}{#/mathml#} = |
25×8=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7.填空题- (共2题)
(1)2个钠原子__________;
(2)磷元素_____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①氩气 ②硝酸钾 ③肥皂水 ④钛合金 ⑤氧化钙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_; (4)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
(5)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__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