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云浮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294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6/3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抗洪英雄的报告。(删去“注视着”)
B.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加上“艰辛的”)
C.“六一”期间隆重上映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2》,使无数小朋友带来了欢乐。(把“使”
改为“给”)
D.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把“是” 改为“能”)
2.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刘波到美国东北部地区考察,该地区的农业带是(  )
3.读美国本土图,完成下列问题。

4.读美国本土图,完成下列问题。

5.每年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国摄影爱好者来到澳大利亚,拍摄一些其他大洲几乎没有的古老动物,该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13分)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 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分)
A.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B.当湿热 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 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
C.小冰粒在空中翻腾,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一相碰撞,立刻就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
D.冬天,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小题2】细读第④段,将下面冰雹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3分)
水汽→( )→( )→( )→冰雹
【小题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改成“一件”?请结会语境,说说你的理解。(3分)
【小题4】请你认真阅读第⑤段,列举出冰雹形成需要的几个条件。(4分)

3.课内阅读(共1题)

7.
(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道/ 期日中,过中不B.弗,不知其善也/学
C.教学相也/ 缘愁似个D.是故学后知不足/公欣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小题3】《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了我们“ ”
的道理。(请用原文的句子填空)(2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选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文章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C.本文主要阐述教与学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D.“《兑命》曰”中的“兑”是通假字,通“说”,读音是“shuō”。

4.课外阅读(共1题)

8.
(1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画竹,兰为长长: (2)即发谷与民   与: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郑板桥为官,爱民如子,做事敢于负责。在饥荒年间,他“ ”,心系百姓,为民解困。(2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3分)

5.语言表达(共1题)

9.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春天的感悟。
例句:春天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那神奇的魔法棒,变来了南飞的大雁和轻灵的黄莺,让天空变得更加热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