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取45g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联系紧密,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铷Rb元素的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图2中原子核外电子数的排布规律,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3)写出9号和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图1表示铷Rb元素的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图2中原子核外电子数的排布规律,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3)写出9号和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____。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____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_____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HCO3 | NaOH | Na2CO3 | NaCl |
常温下溶解度/g | 9.6 | 109 | 21.5 | 3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9 | 13 | 11 | 7 |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_____。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_____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_____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5.单选题- (共11题)
7.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
B.能量观: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D.守恒观:所有的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8.
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
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 |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
9.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 |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10.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11.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 ![]() | ![]()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
A.A | B.B | C.C | D.D |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燃烧煤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
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 |
C.工业要革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
D.洗米水浇花,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以节约用水 |
14.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 滴加稀硫酸 |
C |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
D |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 蒸发溶剂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 B.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三” |
①化合反应:4P+5O2![]()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3CO+Fe2O3 ![]() |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三条件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
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D.化学与生活 |
①区分氮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 ①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②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③自行车支架喷油漆防锈 |
A.A B.B C.C D.D
6.填空题- (共2题)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_____;
(2)2个氮气分子_____;
(3)2个氢原子_____;
(4)+6价的硫元素_____;
(5)氢氧化铁_____;
(6)缺少_____元素会得佝偻病;
(7)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8)5个硫酸根离子_____;
(9)4个铵根离子_____;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1)镁_____;
(2)2个氮气分子_____;
(3)2个氢原子_____;
(4)+6价的硫元素_____;
(5)氢氧化铁_____;
(6)缺少_____元素会得佝偻病;
(7)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8)5个硫酸根离子_____;
(9)4个铵根离子_____;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17.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来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2)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用滤纸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_____。

(3)该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_____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__;试管2中的气体能_____,是_____。
(4)此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1)自来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2)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用滤纸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_____。

(3)该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_____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_____;试管2中的气体能_____,是_____。
(4)此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7.实验题- (共2题)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装置 B 与_____(填字母)相连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图G所示装置制二氧化碳,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
(4)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图H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甲中_____、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可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装置 B 与_____(填字母)相连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图G所示装置制二氧化碳,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
(4)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图H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甲中_____、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