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
(1)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表:(每次实验用大理石质量1g,盐酸20mL)
(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①中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实验②中CO2体积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________.
(1)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表:(每次实验用大理石质量1g,盐酸20mL)
实验序号 | 实验温度 | 大理石颗粒 | 盐酸质量分数(%) | 实验目的 |
① | 20 | 粗 | 5 | 实验①②: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率与大理石颗粒粗细的关系; 实验①③: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率与________的关系 |
② | ______ | 细 | 5 | |
③ | 20 | 粗 | 10 |
(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①中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实验②中CO2体积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2016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是“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或“B”)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
(3)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或“B”)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
(3)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简答题- (共1题)
3.
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________.
(3)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
(4)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
(1)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________.
(3)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
(4)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6.
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 B.汽油中加入乙醇 |
C.乙醇的燃烧 | D.蔗糖的发酵 |
7.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9.
下列有关同体反应所用的主要实验仪器合理的是
项目 | 实验名称 | 主要仪器 |
A | 灼娆石灰石检验生石灰的生成 | 药匙、酒精喷灯 |
B |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 烧杯、酒精灯 |
C | 分别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检验其含有碳元素 | 锥形瓶、酒精灯 |
D | 研磨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检验铵盐 | 研钵、研杵 |
A.A | B.B | C.C | D.D |
10.
第29届奥运会于去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 |
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
12.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
C.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 |
D.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
5.选择题- (共1题)
6.多选题- (共2题)
15.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
A.甲醇(CH4O) | B.甲醛(CH2O) | C.乙醇(C2H6O) | D.乙醛(C2H4O) |
7.填空题- (共6题)
16.
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秒钟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________,说明灯焰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20.
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___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_____;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____在试管上方.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5mL(填“<”、“>”或“=”)。
21.
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以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F.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G.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用洗涤直接插入原滴瓶即可
H.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A.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
C.连接仪器时,橡胶塞用水润湿后慢慢旋进试管口 |
D.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 |
F.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G.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用洗涤直接插入原滴瓶即可
H.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8.实验题- (共1题)
22.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
(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
(6)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擦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MgCO3,请计算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精确到0.1%).

(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
(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
(6)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擦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MgCO3,请计算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精确到0.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