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的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计算pH= 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2)若将pH= 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1)计算pH= 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2)若将pH= 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请计算:
(1)蔗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蔗糖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蔗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蔗糖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3.
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
(2)使用仪器①③④⑤⑦⑩,可以做制取__________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除使用仪器②⑥外,还需要使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
(2)使用仪器①③④⑤⑦⑩,可以做制取__________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除使用仪器②⑥外,还需要使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如图表示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X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Y的化学式_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转化为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Y的化学式_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转化为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5.
河水中含有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我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河水→
→
→
→
→用户
(1)_________池可以除去悬浮性杂质;
(2)吸附池中加入____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或有色物质;
(3)在自来水样品中,加入_________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河水→




(1)_________池可以除去悬浮性杂质;
(2)吸附池中加入____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或有色物质;
(3)在自来水样品中,加入_________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简答题- (共1题)
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把A中仪器连接起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用B、C、D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因操作错误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因方案错误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3)方案错误的实验中,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达到实验目的。

(1)把A中仪器连接起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用B、C、D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因操作错误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因方案错误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3)方案错误的实验中,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达到实验目的。
6.科学探究题- (共1题)
7.
现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固体(如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的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1:氯化钠;猜想2:氢氧化钠;猜想3:碳酸钠;猜想4:……
(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同学们取白色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实验后,同学们找老师交流探讨,请教之后得出白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为了进一步证实结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做了该物质受热分解的实验,确定结论正确。

(提出问题)这瓶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的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1:氯化钠;猜想2:氢氧化钠;猜想3:碳酸钠;猜想4:……
(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同学们取白色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说明溶液显________性,猜想1不成立 |
2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2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
3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3不成立 |
(讨论交流)实验后,同学们找老师交流探讨,请教之后得出白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为了进一步证实结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做了该物质受热分解的实验,确定结论正确。
7.单选题- (共14题)
15.
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Z表面无现象,X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Y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 | B.Z>Y>X | C.Y>X>Z | D.Z>X>Y |
17.
在0 ℃时,配成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持续升温,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Ⅱ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 |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19.
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蒸气)——通入足量的浓硫酸中 | B.氧化铜(铜)——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C.二氧化锰(氯酸钾)——加水溶解 | D.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 |
8.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